第10章 農忙(第1/3 頁)
1995年,6月——7月
最近農忙,大人小孩都在地裡幫忙搶收。
媽媽挖紅薯,我在旁邊玩泥巴。
最近都不用打豬草了,家裡的豬根本不缺吃的。
紅薯藤可以餵豬,現在紅薯也可以餵豬。
家裡的紅薯有兩種,一種紅皮的,還有一種黃皮的。
自己種的紅薯,生吃,水煮,蒸熟,烤熟的,都好吃。
生吃清甜。
但烤紅薯蜜甜焦香,誘人的很。
我最喜歡吃烤紅薯。
媽媽喜歡用紅薯煮飯。
煮完飯,在灶裡埋個紅薯,就是我的零嘴兒了。
挖了幾天紅薯,也吃了幾天紅薯。
就是我最愛的烤紅薯,吃著也不那麼香了。
於是,我跟媽媽商量,我們能不能不吃紅薯了?
最後,一鍋紅薯餵了豬,我們吃的是麵條。
自從那次暴雨過後,最近都是大晴天。
麥子割了後,用連蓋打下麥子,送到風車裡過一遍,可以篩除很多沒用的東西。
我打不了麥子,就站在椅子上搖風車。
沒辦法,這裡沒有水車,只能靠人力。
住在半山腰的林伯家裡有打面的機器,燒機油的。
聽說他家大兒子在外面掙了錢以後,特意找人買回來的。
整個柯家埡村,就他們家有這個,所以村子裡的人為了方便,都去他家打麵粉。
自然不是免費的。
留下一些糧食,算是用機器的費用。
以物換物,是最原始也是最質樸的貿易。
當然,如果捨不得花費這個代價,那就只能用自家的石磨了。
在沒有那個機器以前,大家都是用石磨碾的。
太費事兒了,所以媽媽帶我去林伯家打的麵粉。
這是我第一次到這裡。
我才知道,原來大家可以是,很多戶人家住的很近的。
從半山腰往下,三四戶或五六戶人家,錯落分佈。
房前屋後,左鄰右居。
十來步就能從這一戶走到另一戶人家。
房屋周圍,果樹環繞。
橘子,枇杷,杏子,桃子,豬圈旁邊爬著葡萄架。
屋簷下,臺階旁,種著燈籠果,還有各種小花。
很溫暖寧和的畫面。
與焚園完全不同。
焚園,入眼大槐樹。
一側是大片竹林,一側是大片榆樹,最大的一片,是青柏。
爺爺倒是種了些果樹,但都種在他家地裡。
有兩棵橘子,一棵木瓜,一棵櫻桃,三棵石榴,一棵柿樹,半棵桃子樹。
都在離焚園比較遠的地方。
種的稍微近一些的蘋果樹,梨樹,龍眼,葡萄,枇杷,都沒種成功。
也不是種死了,就是不開花不結果。
稀疏的枝葉,證明它們是活著的。
但一年年下來,連山上的野果樹都不如。
聽說,這些樹都是爺爺親手種下的。
第一棵石榴樹就種在牛圈那邊,好幾年了都不開花結果。
大家都以為是時間還沒到。
後來又弄到了兩棵石榴苗,奶奶說種到外坡那塊地裡去。那邊離家不近,附近又沒個遮陽的地方。等石榴樹長大了,還能在樹下躲躲太陽。
爺爺一聽在理,就種過去了。
結果,第二年就開花了,雖然才十來朵。
第二年,一樹紅火火的石榴花,結了不少的石榴。
而牛圈附近的那棵,還是沒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