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與父親一起守店(第1/2 頁)
1995年,秋——冬。
滄邇灣是個很美的地方。
三座大山相對而立,把奔流的青魚河圍成了相對平緩的滄邇灣。
河域很寬。
我們住的這座山,和對面的那座山,都很陡。
偶爾有兩戶人家,也都被繁茂的樹木遮掩,完全看不到。
聽爸爸說,以前店裡人多的時候,他們會幫忙送貨上門的。
山裡的人家住的太分散了,他們也會像貨郎一樣,帶著貨物上門,去推銷自己的貨物,讓大家知道,滄邇灣有了一家供銷社。
後來,店裡就剩下他一個員工了,只能每天開著門,等客人自己來。
右手方向的第三座山,很平緩。山後連著一片山,一山更比一山高。最遠處的那一座最高,高聳入雲不見頂。還有一座很高也很寬,頂部是平的,像是被人削了腦袋一樣。
在河岸邊有很大一片緩坡,隱隱錯錯有不少房屋。
那裡是滄邇鎮,是這一片人口最多的地方。
緩坡與滄邇灣交接的地方,好像種著什麼東西,不少人在那裡忙碌著。
那個地方應該更適合開店吧?
當初為什麼會選在這麼陡的地方呢?
爸爸也不知道。
有一個老伯,每天都會在滄邇鎮和供銷社之間來回一兩趟。
他是鎮子上的人,卻住在漁船上。
每天都在滄邇灣上飄著。
他會挑他打的最好的魚,到爸爸這裡換一些日用品。
比如火柴,剪刀,煤油……
這些東西也不是全都是他自己用的。
大部分都是幫別人帶的。
滄邇灣河域很寬,過河很費時間。
這一片最好的船就是老伯的漁船。
大部分人圖省事,都是在岸邊喊話,讓老伯幫忙來供銷社買東西,東西帶給他們以後,他們會付報酬。
農村人哪兒有錢,都是以物換物。
比如雞蛋,山裡打的野兔,自家醃的臘肉,自家種的糧食。
當然有一些特殊的東西,只能用票子來買。
糧票,布票。
這些都是要放到錢櫃子裡上鎖的。
每次上面來查賬,查的也是這些票子。
至於跟老百姓交換來到那些東西,算是單位補給這些偏僻站點留守人員的一部分福利。
一般情況下,賬差不多就行,沒有誰會故意追究到分毫不差。
又因為滄邇灣太偏僻,卻只有爸爸一個人願意留下,這個界限又稍微寬了一些。
這個地方的老百姓,手裡的票子本來就少的可憐,緊緊巴巴都不夠用。
以物易物才是常態。
秋天走得很快,冬天匆匆趕來。
山裡的風連綿不絕,吹得樹林嘩啦啦響。
樹葉黃了,乾枯,一捏就碎。
被風吹了一陣又一陣,都從樹上落下來了。
也有一些耐寒的,還是蒼綠色。一塊一塊的,夾在枯黃的土色裡,像是隨手的塗鴉。
山裡風大,但這裡並不冷。
整個滄邇灣河域附近都不太冷。
沿河兩岸,靠近河的地方,長的大部分都是毛竹子,所以一眼望過去,大部分都是綠色。
河岸邊,不時搖曳著野花。
河邊與山上,好像差著季節。
住在這裡也沒什麼事,媽媽又開始教我練字了。
十以內的數字勉強可以後,又開始教我拼音。
爸爸從貨櫃裡翻出來一個小算盤,說是特意為我準備的。
本來,他是打算過年前託人帶回家的。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