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未央建城,東來來投(第1/2 頁)
隨著魏夏兩國達成協議,眼下的大陸僅有魏楚兩國仍然在夏陽郡交戰。
未央與大夏有著非常長的國境邊界,如果不能完成先前的約定,遲早會生出事端。關於這一點,雙方都心知肚明。
與未央相比,大夏其實更怕未央突然翻臉。
他們和魏國暫時講和了,和齊國則是徹底的翻了臉。齊國小皇帝剛上位,國內必定會亂上了陣子。等到齊國國內穩定,勢必會和他們爆發戰爭。
面對潛在的可能,他們不得不按約定交出燕河之北的土地。
未央軍力可能比不過魏國,但也不可小覷。若是得罪未央,未央勢必會在大乾和他國發生衝突的時候,在北面給他們痛擊。
大夏實力不錯,但絕對沒有多線作戰的實力。
別說大夏,就連魏國在多線作戰的時候,同樣應接不暇。
除了魏楚,各國皆進入休養生息階段。
周池瑤的傷還要養幾個月,李傾城不得不隔三差五就上朝議事。
趁著這個機會,他就把未央是否遷都的事情提了出來。
中陽的位置的確非常不錯,位於盆地,土地肥沃,離未央不遠,離中原大地更近。唯一的問題就是那些山林沼澤全都是原始狀態,想要清理並開發出來,還要和平陽郡聯絡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量。
這些只是初步工作,後面中陽還要建新城,中陽南邊還要修築關卡。這麼大的工程量,起碼需要運用十餘萬人,至少五年以上的時間。
朝堂上下爭論不一,遲遲定不下來。
保守一派認為,未央如今主要控制的土地在於大陸北面,未央位於中間,是最合適的位置,沒必要著急遷都。
激進一派則認為,未央必定會入主中原,早做決定總是沒錯的。畢竟,未央自建立以來,一直在努力改善國內貧窮的境況,但是收效很差。
只要未央不主動和別國發生衝突,別國也不敢輕易招惹未央。未央有高達十幾萬的軍隊,反正也無戰事,這些青壯用來開發新城最合適不過。
爭論不下,李傾城選了一個非常民主的方式來決定,投票。
非常有意思的是,投票的結果是雙方平票,最後又把選擇權還到了李傾城手裡。
他本就在猶豫這件事情,所以才拿出來讓大家討論,最後卻是這樣的結果,他有些哭笑不得。
就在未央在商議著要不要建立新都的時候,從大夏傳來訊息,夏皇駕崩,傳位於太子。
猶豫許久的李傾城一下子就做了決定,建立新城,遷不遷都再說。
戰事是十月結束的,還沒過年夏皇就沒了。他在五月才見過夏皇,夏皇精神狀態那麼好,突然就沒了,夏皇怎麼沒的他最清楚不過。
夏皇可不是乾皇那種不會武功的普通人,而是一個久經沙場的九境高手。
他遲遲不讓位,最疼愛的夏太子還是等不及了。
李傾城熟讀兵書和史書,最明白不過這代表著什麼。要麼大夏走上真正的強盛之路,要麼大夏就要開始內亂,然後一步步走向滅亡。
未央防患齊夏兩國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控制燕河,讓他們的軍隊不能輕易北上。關於這一點,未央提早就達成了。
大夏的潛在威脅少了一半,未央完全可以將兵力用來建城。就算大夏有所異動,未央也完全來得及反應,畢竟,燕河之北都在未央的控制之下。
就在未央把軍隊都開往中陽後不久,向東來突然出現在未央城。
李傾城笑道:“夏皇剛崩,你身為他的寵臣,怎麼會來到未央?”
向東來一臉苦笑,道:“我是來投奔未央的,不知君上是否願意收下。”
李傾城不解:“難道新皇要殺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