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開學(第1/3 頁)
學生報名結束後,下午,全體老師到校,對報名人員的材料進行了複核、匯總,總共有一千多名學生報名。然後在學校教導處的統一安排下,製作了入學通知書:
某某學生,經稽核,你已被我校錄取,請於2018年9月3日到校面試,5日正式開學。
——第六實驗小學新區東分校
在學生開學前,教師每天到校,通知學生家長領通知書,領課本,打掃衛生等。由於是一年級新生,要面試分班,所以3號面試以後,四號老師在學校根據面試情況分班,然後五號統一開學。其實二年級以上的學生都在九月一號就開學了。
由於學生沒有到校,除了報名那一天,這幾天還是相對輕鬆的。期間,李偉將打過一次電話,聽說曉華抽的六小,心裡很不高興,埋怨曉華心裡沒他。曉華解釋說是六小分校,在縣城新區,是奔著這兒的教學設施好才來的。李偉將一聽是新區,知道那兒的環境好,就沒再說啥。
從29號教師報到後,胡士傑打過兩個電話,恰巧都是曉華在負責學生登記和製作通知書的時候,由於忙,沒說幾句話就掛了。等閒下來,曉華才想起自己這次能回來縣城,胡士傑和他媽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要不是他們,自己怎麼著也不會選六小,不選六小,很有可能和李麗一樣,止步在最後一個環節。有時候躺在床上,曉華也會偷偷的想,是不是自己這就是所謂的緣分,胡士傑離婚七八年沒娶是不是就在等自己呢。想起媽媽住院的那段時間,胡士傑忙前忙後,儘管他沒有李偉將有魄力,可是他有那份誠心和耐心啊。想歸想,曉華還是覺得要在工作上取得成績再說,畢竟新到一個地方,別人不關心你離婚與否,卻看重你是否有能力把工作做好。
曉華一直教初中,在鄉下是靠成績錄取或者劃片招生,即使劃片招生,也有六年級畢業成績作為參考。她沒有參與過一年級新生面試。等三號經歷過了才知道,所謂面試,就是兩個老師一組,一個負責問學生幾個簡單的問題,比如:“你幾歲了,你叫啥,3+2=?”等等,然後看學生的反映,隨後,旁邊那個老師會在這個學生名字後面標註a、b、c三種字母。a就是反映敏捷、思維靈活的優秀學生,b就是反映一般,思路清晰的學生,c就是反映痴呆,思路混亂的學生。當然,這種分類是不讓家長知道的,完全是為了學校分班需要。
因為學生成績是考核老師的一項重要指標,學生成績和老師有關係,更與學生本身有很大關係。如果所有入學的學生隨機分配班級,就有可能出現一個班有好多個類似c類的學生,那即使老師是天才,恐怕也很難教出好的成績。一年級的面試分班的作用,就是儘量讓每個班的學生程度都大體在一個水平。
由於曉華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在面試的時候,她就負責問,而另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則負責在學生名字後面做標記。一千多學生,分了十來個組,整整面試了一上午,才算把學生面試完了。
下午,由語文組的幾個老師,把面試情況進行了匯總,按照a、b、c進行了分類。然後按照每班60—70的人數分班,分了16個班。其實,教育局對各學校的要求是,小學每班不能超過50人,初中不能超過60人。可是沒有那麼多教室,不多分些學生是不可能的。在六小總校,一個小學班曾一度達到90人。
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口號鼓舞下,農村的父母紛紛送孩子來縣城上學。客觀來講,教師的教育能力或者學校的硬體設施差別並不大,況且城裡的老師都是農村來的。重點在於父母的認識,認為別人家的孩子去城裡上學了,自己家的孩子也得去,再就是本來農村一個班有十幾個學生,現在只剩下個了,這個學生的家長就會認為老師教的也沒勁,想方設法就會讓孩子來縣城上學,就此形成了惡性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