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1章 華麗自古空餘恨(第2/3 頁)
朵,他才恍然大悟。
滋滋滋——
這是能量大嗎?
這是聲音大好嗎?
你怕是對能量大一詞有什麼誤解。
等這個世界再次安靜下來。
胡浩南道:“你應該買臺噪音小點的。”
格瑞斯卻道:“能量大,聲音本來就該大才對啊,我挑了好久才特意挑了這臺。”
胡浩南竟無言以對。
西方人對事物的理解……好吧,理解萬歲。
格瑞斯倒了三杯果汁。
一杯給胡浩南,一杯給了小艾米莉,一杯留給自己。
再加上幾片面包,一瓶番茄醬,一份煎雞蛋。
一頓午餐搞定。
胡浩南就這樣在格瑞斯家裡吃了頓簡餐。
席間兩人的話題又不知不覺迴歸到籃球上。
胡浩南聊起了UcLA的那本書。
儘管格瑞斯說這是無聊時候翻翻看。
但從格瑞斯在書上隨手寫下的感悟來看,胡浩南知道,格瑞斯對於UcLA的進攻體系的瞭解絕對不是翻翻看那麼簡單。
其實這也不奇怪,因為很多NbA知名戰術都與UcLA的進攻體系息息相關。
很多主教練也都非常推崇UcLA進攻體系。
比如傑裡-斯隆在猶他爵士推行UcLA進攻體系,造就了斯托克頓和卡爾馬龍的猶他雙煞的最輝煌時代。
比如禪師菲爾-傑克遜名揚天下的三角進攻也是出自UcLA進攻體系。
想到這裡,胡浩南故意問了格瑞斯一個問題。
“到了94-95賽季,隨著郵差馬龍的策應能力提升,再加上控場大神斯托克頓全場排程。
外線還有走位風騷的神射手霍納塞克。
爵士進攻可以說是達到行雲流水的境地。
進攻效率常年高舉聯盟前三。
可進攻這麼流暢的爵士,為什麼到了季後賽,始終過不了公牛這一關呢?”
格瑞斯想了想,回答道:
“公牛和爵士都算是UcLA的踐行者,兩隊也都是傳球轉移大戶。
但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公牛習慣從兩側發動戰術,爵士更習慣在弧頂作業。
公牛喜歡雙衛處於上線,爵士更多是1-4落位,單後衛上線,另外四個兩兩成隊擋切。
公牛更喜歡球員兩側來回移動,所以天然更適合球星要位單打,而爵士更依賴球員進行擋傳切配合。
其實,這時候爵士的問題就出現了。
因為籃球一個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一切依賴擋拆、傳切和跳投的隊伍,到了強度更高的比賽裡,天然容易被封鎖。
這就像是類似傳控打法的足球隊在聯賽裡近乎無敵,但是到了盃賽裡就會踢得非常累。
因為季後賽對球施壓更多,空間壓縮的更小,傳切機會就會被進一步壓縮。
出不了機會,到最後就是硬碰硬。
一個最經典鏡頭,到了生死關頭,馬龍單挑被斷,隨後喬丹上演最後一投。
那表面來看,只是一攻一防的失敗,但背後的博弈卻是……
爵士打了一整個賽季最擅長的東西,到了季後賽卻發揮不出來。
而硬碰硬的單打,卻是公牛三角進攻最擅長的東西,人家每個賽季都是這樣打過來的。
以短擊長,爵士不敵公牛,自然在清理之中。”
聽格瑞斯這麼說,胡浩南舉一反三,不由想到了16年的金州勇士。
那時的勇士已經取得總冠軍,打破了傳統認知裡“投籃贏不了總冠軍”的說法。
但是到了16年季後賽,常規賽裡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