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夜訪倫敦塔(第1/2 頁)
建文三年八月,金秋。
第一批鬱金香已經成功出花,整個歐西北陷入狂歡的海洋。
僅僅從鬱金香種下到出花的這三個多月,崑崙神花的大名已經傳遍整個歐洲。
就連英國王室都表示出對神花的極大興趣,並且在收割之前,就下重金預定了一批。
交花的那一天,整個倫敦都陷入了鬱金香的海洋,無數百姓紛紛走上街頭,參與這一浩大的儀式。
收穫第一筆重金的貴族,對鬱金香的信心也變得更加足了。
捎帶腳的,大明神書《道德經》也被傳播的廣為人知,無數去東亞的艦隊都被賦予了新的任務——
想盡一切辦法,賄賂也好、搶奪也罷,也一定要帶一本大明的《道德經》回來。
大明本地那些商人、官員聽到洋毛子不愛紅裝愛武裝,啊呸!
不愛絲綢愛道經的時候,一個個都十分懵逼。
咋?難不成洋毛子還要來咱這參加科舉不成?可也沒這個先例啊!
但發現了商機的他們,《道德經》的價格瞬間上漲,最良心的也直接翻了十幾倍。
聽聞洋毛子騰出數十艘海船,專門用來裝《道德經》的箱子,還有那些被他們僱去翻譯、誦讀的書生,蘇謹都有點懵逼了。
不知道這算不算華夏最早的文化輸出?
當然這都是後話。
第一批鬱金香種植的大獲成功,無論是新舊貴族還是那些農場主,都激發了更大的信心。
他們一個個再次出現在和蘭,在老羅本的莊園,排著隊去找‘親愛的蒲’商量,能不能再給一批花莖?
朱高燧是個痛快人。
在收下無數金銀、佛像、珍珠瑪瑙和美女歌姬之後,大手一揮————拿去拿去別客氣!
伴著這些貴族和農場主的無限讚美聲,第二批鬱金香的花莖,再次被種下培育。
朱高燧還很‘好心’的教給他們,如何在天氣不好的時候,用大棚來培育花朵
建文三年十一月中,陰冷的寒風侵襲著歐洲北部。
朱高燧拒絕了邀請,沒有選擇去氣候宜人的佛郎機或者意大里亞度假,而是悄悄來到英國本島。
倫敦的天上飄著淡淡的霧霾,街面上到處是醉酒的流浪漢,在昏黃的油燈下肆意搖擺。
蒲公子最忠心的僕人,最友好的夥伴,最虔誠的信徒帕特里克,小心的護衛在他身邊。
“蒲,你要小心那些醉漢。”
親衛無語的看著他,心說你都把我的活幹了,還把我的臺詞說了,那我走?
朱高燧的注意力顯然不在這裡:“王室的王宮在哪個位置?”
雖然來之前蘇謹對他就歐洲歷史,進行了簡單的培訓。
但蘇謹對這邊也不是十分了解。
比如他只知道約翰篡位之前,按照歷史的走向,這裡好像是被一個叫做‘金雀花’的王朝統治著。
至於王宮在哪,長啥樣,完全沒有概念。
帕特里克知道蒲問的問題,絕不僅僅是現在的王宮位置,虔誠的答道:
“喬弗裡王被約翰王擊敗後,就被圈禁在原本的王宮溫莎城堡。”
“溫莎城堡就在倫敦西面三十多公里的伯克郡。”
朱高燧點點頭:“那現在的王室又在哪裡?”
“一個是正在營建的白金漢宮,不過因為沒有完全竣工,所以大部分活動時間,還是在泰晤士河畔的威斯敏斯特宮。”
聽到這些彎彎繞的名字,饒是朱高燧習慣了老外的起名習慣,還是覺得頭痛。
“那個小約翰,就住在那裡嗎?”
“不”,帕特里克搖搖頭:“約翰王子致力於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