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計中計(第1/3 頁)
休息了幾日的吳三桂,見城外的清軍全部退去,知道暫時沒事了,至少開春冰雪融化之前不會打仗了。
城裡祖大壽的守軍二千人,加上關寧大軍能打的七千人,守城的兵力是夠了。但城內糧草根本不夠大軍用的,城外運來一些,加上搶來的一些,也只能撐到過年,過完年到冰雪消融,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這一個月吃什麼?成了大家要解決的問題。
吳三鳳帶一千人到松山衛和寧遠城要糧,另外吳三輔帶著斥候四下巡查,看哪裡有物資 去搶一些。
於是一個目標出現在吳三桂視線裡,就是葉布舒駐守的廣義城。
廣義城裡的葉布舒,在琢磨著皇太極為何撤軍不打了,當他看到雙方戰報,明白了,不是不想打,是戰機已失,沒必要打了。
這時自己親衛夏末兒來到身邊。小聲講:
”主子,這一兩日,有錦州明軍的探子來過幾回!”
看來不是祖大壽,就是吳三桂,盯上廣義城,盯上這裡的物資了!。
於是葉布舒下令,白天睡覺,晚上轉移物資,晝伏夜出。這一招,讓錦州方面沒有發覺。
吳三桂聽斥候報告廣義城的現狀:守軍五千人,守衛鬆散,白天還見守城的兵士打瞌睡,白天也很人進出。
“看來這個小韃子(葉布舒)不懂治軍啊!”吳三桂判斷。
“守將是皇太極的四貝勒,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吳三輔後面跟著說話。
吳三桂點點頭,表示認同。一個少年成名的英雄,最難的就是承認會有另一個少年英雄出現在自己面前。
如果直接攻城,損失不小,還未必成功,不如在這韃子小皇子身上做下文章,想辦法抓住他,拿他換取廣義城裡的物資,最後再拿小皇子和皇太極換點別的軍需。
怎麼抓這個皇子呢?一群人在為他們編織的美夢找一個實現的方法。吳家兄弟,祖氏父子一起搖頭晃腦琢磨。
“詐降”
找個人說要投降,為表誠意會把祖大壽和吳三桂,送上當投名狀。這小皇子肯定沒經驗,定會相信,近身後控制小皇子,逼他手下開啟城門,我們運走物資。
“好主意,誰去詐降呢?”這個人必須有份量,還得有投降的理由,找誰呢?
下雨天有人送傘,瞌睡了有人送枕頭,這不,洪承疇給送來了一個合適的人。
祖大壽和吳三桂接到洪承疇大帥一封密信,信裡交給他二人一個任務,想辦法讓這個人主動投敵,送給清軍。看完了信,祖大壽點著火把密信燒了。
“長伯,你意下如何?”
“這個人,貪生怕死,我輩恥辱,該死,”
“好,也算為楊總兵報仇了”
原來,幾位總兵商議確定後,洪承疇找到原松山衛主將史明,忽悠他,不必擔心,將軍本就有臨機擇斷的權利,但因為楊總兵的死,他不能回松山衛了。
講錦州城中的祖大壽年老了,讓史明去錦州接替祖大壽當錦州總兵,交接完成後,祖大壽和吳三桂撤回寧遠城。
史明聽完,終於放心了,但總覺得哪裡不對,但也挑不出不合理的地方,第二天帶著一隊衛兵去錦州了。
祖大壽、吳三桂到城外一起迎接新任錦州總兵史明,三軍列隊,威風又熱鬧!
祖大壽在城中大擺酒席,向新總兵史明一個一個介紹城中大小將官!大有託孤之意。
一時間,眾星捧月,史明的最後一點不安也消除了。
第二天,吳三桂找到史明,說糧草不足,要去攻打廣義城,膽小的史明不同意,他認為損失太大,可城內糧草確實不多了,他這新任總兵得要想辦法。
這時有人給史明送上了一計策。
“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