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第1/3 頁)
朱大太太心中不是不意動的。
要這麼說起來人。李家倒是很殷實的人家。朱大太太以前手裡有好幾個鋪子的,深知道這裡頭的賺頭。而且聽說李家一慣看重這個大女兒,還特意請女先生教過一兩年。想必她如果出閣,那嫁妝絕對少不了‐‐
朱大太太對那天周家女兒的嫁妝印象極深,那滿滿的一船,沉甸甸的,紅艷艷的,這些天那紅色一直在朱大太太眼前轉著。
朱大太太也很明白。雖然自己疼愛小兒子,可是將來如果他和大兒子分家,手心手背都是肉。一切得按宗法來,那小兒子就分不著多少。要是以前朱家還風光的時候,當然不用為這個發愁。可是現在不同了。兒子將來要做官,要打點應酬,要體體面面的生活,非得娶個有家底兒會營生的媳婦兒不可。
想到這一節,朱大太太臉上的笑容又殷切了幾分。
四奶奶也理解,人家當了多年的官太太,雖然現在落了勢,可是身段兒放不下來。再說。朱慕賢是個多麼有出息的孩子,擱著誰生了這樣的兒子,又剛拿了府試案首,那得意也是應當的。
四奶奶先開口說:&ldo;這幾天家裡忙著,也聽說您從京裡來了,我們老太太還說。改天擺桌酒,請您、還有朱老太太一起過來,大家地好聚一聚呢。&rdo;
朱大太太說起應酬話來也不落人後:&ldo;瞧您說的,又都不是外人,不用這麼客氣。我也想過去叨擾來著,只是這幾天在路上折騰得身子不大慡利,吃了兩天湯藥。就算您不請,我也想厚著臉皮過去拜訪呢。我聽我們家老太太說了,咱們兩家一向親厚,我一向在京裡頭,沒能在我們家老太爺和老太太面前盡孝,還多虧了這裡的鄰裡親眷平時幫襯照顧著,要說吃酒,倒要我做東,好好謝謝你們才是。&rdo;
既然開了話頭,兩邊都說了客氣話,氣氛一下子就熱烈起來了。你說些京裡的事兒,我說些南方的事兒。四奶奶誇了朱大太太身上的衣裳富貴有氣派,一般人穿不了。,朱大太太又轉過來贊了幾句四奶奶會持家遠近有名。
你來我往一番,話題一轉,扯到了孩子身上。
朱大太太問起四奶奶家的孩子,有沒有讀書。四奶奶笑著說:&ldo;唉,我生的那兩個,小的還小,大的呢,唸了兩年書了,其實整天瞎玩,到現在也沒念出個什麼名堂來。&rdo;
朱大太太說:&ldo;小孩子都是這樣的,我家那個也是的,別看現在還規矩,小時候那個頑劣啊,把他關屋裡讓他念書,一轉眼就爬窗子跑了,帶了兩個小子去爬樹掏鳥蛋去了,他爹想教訓他,他就往我們老太太那兒跑,可鬼著呢。&rdo;
四奶奶忙說:&ldo;哎喲,令郎可是有大出息的。這一次府試,可是頭名案首啊!真難為他,還不到二十歲哪,這將來肯定是有大出息的……&rdo;
朱大太太一聽這話就琢磨著,這意思,李家是很看重自己兒子?是不是早就瞄著他想跟自家攀親了?
朱大太太越想越是這樣。
李家是什麼人家?就是有錢也就是個商戶,他們可不做夢都想著攀門好親事?自己家兒子這樣有出息,年少有為,這就已經考了秀才的功名了,還是頭一名。將來中舉、做官,那都不在話下。李家女兒要是真嫁進來,那可就麻雀變鳳凰,成了官太太了。這樣的好事兒,李家怎麼會不動心?
四奶奶卻想著,這朱慕賢是有心的人,不然他母親不會千里迢迢特意從京裡過來,就為了兒子的親事。這一番折騰也說明朱家是很有誠意的,還特意請了人和四奶奶碰面,大太太看著也是個通情達理的人‐‐
四奶奶開始認真權衡這門親事的利害。朱慕賢是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