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寡人去給你煲一碗粥來?(第1/2 頁)
縱觀整個歷史,明朝可以說是所有朝代之中,黨爭最為厲害的朝廷。
當然,這一定程度上跟很多明朝皇帝喜歡玩弄權術有關,最典型的皇帝,正是嘉靖。
你說他是個明君吧,完全算不上,可你說他沒有能力吧,那肯定是錯的。
嘉靖的能力非但不弱,還非常具有才華,在他的手段下,嘉靖朝,皇權來到了極致,不管什麼樣的大臣,來到嘉靖面前,也不得不服軟,完完全全控制住了朝堂上的權利。
嘉靖看重誰,誰就能位高權重,嘉靖不喜歡誰,誰就馬上垮臺。
而這種黨爭,最容易造成的結果就是內部矛盾嚴重,一位大臣做事,另外一位大臣就會出來攪局,很多事情就會一拖再拖,做事的人不再做事,都考慮怎麼去爭權奪利了,那一個國家前進的速度不就停下來了嗎?
所以,有時候一個國家在生死存亡之際,真的是內部矛盾轉移的最佳手段。
北京城保衛戰,在於謙宣佈主戰後,時任監國的朱祁鈺給出了最高程度的尊重,整個北京城軍民一心,所有人都為——守住北京城,這麼一個目標去運作。
這就導致于謙當時做什麼事情的效率都很高,幾乎不會有半點的延誤,這點也大大增加了整體的勝算。
陸成安想辦法把石亨這個二五仔撈了出來,自然是為了北京城保衛戰做準備。
之前就說過,陸成安不懂如何行軍打仗,可是他知道哪些人會打仗。
但,陸成安又不是一個完全的‘于謙’,他只是替換了‘于謙’的身份。
固然劇情要求上,要求陸成安不能在大事上違背‘于謙’的個人形象,做出不符合‘于謙’的行為。
可是,在小事上,陸成安是做不到像‘于謙’這般大氣的。
石亨和徐有貞就是兩個典型的白眼狼和二五仔,前者是于謙從監獄裡撈出來,確定‘土木堡之變’中的大同戰,非戰之過,保下了石亨,讓他出獄為國效力。
出來後的石亨,在北京城保衛戰建下了赫赫戰功,得到了景泰帝朱祁鈺的重用,也成了制約于謙權利的一位重臣。
至於徐有貞,提出南遷之後,被于謙呵斥,但景泰帝需要別人來治水的時候,還是于謙推舉了徐有貞去治水。
結果這倆人倒好,背刺于謙和景泰帝,那是一個比一個狠,奪門之變,搖身一變,從景泰帝下的重臣,變成了朱祁鎮的從龍之臣,事後更是慫恿朱祁鎮殺了于謙。
理由是不殺了于謙,就無法證明‘奪門之變’是正統的,是正義合法的。
于謙的死,也跟這倆人進言有關,當然朱祁鎮主觀上想殺于謙也是一層原因。
在朱祁鎮眼裡,他都沒死,你于謙居然敢廢立皇帝,讓朱祁鈺登基,他才不管什麼局勢,在他眼裡于謙的所作所為就是對他的不忠誠,是對他權勢的挑戰。
這貨就是典型的對外軟弱,對內強硬。
御駕親征輸了,給人家瓦剌彈彈琵琶,回到大明,還是那個英明無比的皇帝,開始秋後算賬了。
所以陸成安撈出石亨,卻不代表陸成安不會防著石亨,等石亨的利用價值到位了,陸成安可不會像‘于謙’做個好好先生,甘心受到石亨的制約。
退朝後,先是從都察院監撈出了石亨,至於起復重用的事情,還要等朱祁鈺正式登基為景泰帝再說。
接著陸成安就去觀察了在京城內留守明軍的情況。
徐有貞在朝堂上也是說過,此時留在北京城的明軍多數都是疲軍,不是前線土木堡之變潰敗下來的敗軍,就是大明的預備兵,沒有見過血的新兵。
敗軍和新兵在一塊兒,能有什麼戰鬥力,這也是徐有貞想要南遷的一個理由。
情況的確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