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2/5 頁)
千人傷亡,用了三天的時間才完全攻破。但給明軍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滿清自己鑄造的重炮。
“看來滿清鑄炮的技術已經很大的進步。”趙率教說道。
“是啊!看來東廠的情報很準確,滿清的重炮依託地利優勢,在射程上與我軍已經不相上下。”袁崇煥說道。
“根據情報,滿清一共鑄造了二十一門這樣的重炮,還有一批小炮,重炮在吉林烏拉只有兩門,那剩下肯定都在盛京,而小炮在吉林烏拉一門都沒看到,應該是數量不多,很可能也都集中在盛京。”趙率教說道。
“趙提督所言極是,我軍只有三十門重炮,在數量上並不能對盛京的重炮形成壓制,我軍最少需要五十門重炮才能有效地壓制盛京的炮火。”袁崇煥說道。
“此戰可能比瀋陽之戰更加困難。”趙率教說道。
“無論有多困難,此戰一定要拿下,拿下此戰,滿清將再也無法威脅到帝國了。傳令,明日大軍開拔前往盛京。”袁崇煥堅定地說道。
“諾。”
“帝國剩下的敵人算得上強敵的已經不多了。”趙率教接著說道。
“的確,算得上強敵已經只剩下滿清和安南了,帝國剩下大戰不多了,軍人建功立業的機會也不多了,此戰獲勝,按功勳,你我皆可封爵,而你也將出任蘭州都督府的都督。”袁崇煥說道。
“此戰不但事關帝國的前途,而且事關你我的前途,此戰絕不能敗,我建議應該立刻向陛下向大都督府申請調集重炮支援。”趙率教建議道。
“此地距離京師路途遙遠,等不到重炮送來了,除非直接拆除城池的重炮。”袁崇煥說道。
“拆除城池上重炮風險太大,而且必須經過大都督府同意,否則是違反軍紀的事情,但濟南都督府的海軍還在錦州城外,我們直接從軍艦上將重炮拆下來更好,而且只需要許成名同意即可,事後再跟大都督府備案。”趙率教建議道。
“這個建議好,我立刻去找許成名許都督商議,你這邊切記不可冒進,一定要放慢進軍的速度,保持與中軍的聯絡,距離盛京越近,危險越大。”袁崇煥叮囑道。
“諾,我這邊一定會注意與中軍只保持半天的路程。”趙率教回答道。
……
多爾袞的四萬大軍一直退到了三岔河口,在原三岔河衛駐紮,與盛京互成犄角之勢。而趙率教率領的三萬大軍抵達三岔河口之後,並沒有立刻強渡三岔河,而是與多爾袞的大軍隔河對峙。
六月二十八日,四萬中軍抵達三岔河口,趙率教率大軍已經在為強渡做準備了。
這次架浮橋使用的牛皮划子。在大戰開始之初,瀋陽都督府為了準備此次大戰就準備數以千計的牛皮划子,目的就是為了搭建浮橋。
六月二十九日卯時,數以千計的明軍攜帶著牛皮划子開始搭建浮橋。而多爾袞雖沒有立刻阻止明軍搭建浮橋,但是滿清騎兵都已經是整裝待發了,包括數十門小炮都已經準備就緒。
趙率教明白多爾袞的戰略就是要半渡而擊,為了在河對岸能堅持住,明軍首先過河的就是五千翼騎兵,接下來過河便是龍騎兵,但在龍騎兵剛開始渡河的時候,多爾袞的攻擊發動了。
多爾袞的大軍以重騎兵居中,兩翼以輕騎兵為策應,對河灘上的明軍發起了衝鋒。而同時滿清的火炮開始向前逼近,轟擊河面上的浮橋以及明軍的翼騎兵,試圖切斷兩岸的聯絡。而趙率教顯然沒想到多爾袞的大軍會擁有如此多的小火炮,這是他失算了地方,而明軍的火炮卻無法過河,第一次明軍在火器上處於劣勢。這個劣勢對明軍是致命的。
明軍翼騎兵雖然也同時對滿清重騎兵發起了衝鋒,但在滿清的炮火下,翼騎兵艱難地維持著陣型,而渡過河的龍騎兵數量又太少,根本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