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佈施定律五種累積功德的方式(第1/2 頁)
佈施定律,告訴你五種累積功德的方式,讓你遠離禍患,福報連綿 選自網路侵權聯絡可刪 佈施就是“給出去”的意思。佈施定律說的是:我們不可能會得到自己從未付出過的東西。 其實給別人,就是給自己,我們佈施出去的任何東西,終將會成倍地回報在自己身上。 佈施並不是只限於金錢,只要是我們所擁有的東西,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都可以拿出來佈施。 當我們心存善念,開始佈施出美好事物時,也就是我們積累福報的開始。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透過佈施定律為自己積累功德,讓自己遠離禍患呢? 1.心存善念。 古人云:行善之人天佑之。 古今往來,有很多人都喜歡燒香拜佛,要的就是能夠得到上蒼神佛的庇佑,其實上蒼只庇佑善人。 有道是: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 我們做人一定要心存善念,與人為善。要知道善良其實就是一個人最好的風水,當我們做善事的時候,原本的禍患就已經慢慢地離我們遠去了,這也是我們最好的福報。 這也正如古人所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我們都知道張良是西漢的開國功臣,著名的政治家。 在張良年輕時,一天在過石橋時見一位老人把自己的草鞋丟進了湍急的河水之中。 老人叫張良去撿,張良很是善良出於對老人的尊敬幫老人撿回了草鞋,不曾想當他剛把鞋遞與老人,老人卻又順手將鞋丟進了河裡,並再次讓張良去撿,於是張良又撿起了草鞋 這樣一連三次,最後張良將草鞋恭恭敬敬地套在了老人的腳上。 透過這件小事,老人看出了張良的善良以及道德操行,於是將聞名於世的《太公兵法》傳授給了他。 此後張良輔佐劉邦,為他出謀劃策,最終一統天下。 要知道一個真正善良的人,運氣永遠不會差。 2.心存愛敬。 古人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我們每個人都很希望別人能夠喜愛自己,尊重自己,換位思考下,別人肯定也是同我們想的是一樣的。 當我們主動去關愛他人,尊重他人時,別人也一定能夠感受到我們的善意,反過來我們也一定會受到對方的愛護和尊敬。 要知道人都是相互的,有道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我們大家應該都有聽過: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這首“讓牆詩”是出自於歷史佳話六尺巷的典故。 故事很簡單,就是張吳兩家人,為了三尺道路發生了爭執,張家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了三尺地基,遂成六尺道路,從而流傳千古。 3.成人之美。 古人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 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很多時候在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時,能否願意全力以赴地去助他人解決問題,就是考驗一個人的胸襟與氣魄的時候了。 在這一點上,有很多人都是做不到的,尤其是當這件事觸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時候,我們往往都很難做到成人之美。 有的人甚至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破壞別人的好事,這是典型的損人利己的小人姿態,是不道德的表現。 而學會成人之美,不僅可以體現個人修養與美德,也能為我們贏得他人的感激與尊敬,從而贏得更好、更廣泛的人緣,擴寬我們的成功之路。 4.救人危急。 佛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有道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我們每個人的福報其實都是自己努力行善的結果,一個人只有多做善事,多行善舉,才能得到好的福報和命運。 要知道凡事都是有因果的,生活中福報好的人,一定不是惡言惡行之人。而我們要想福報好,就一定要多積累功德。 要知道生命有時是很脆弱的,人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有時難免會有想不開,甚至崩潰不想活了,腦子一熱就做出了某種犯傻的行為。 當我們在能感知到別人有危險的情況下,能夠挺身而出,去相救,說不定就能挽救一條生命。 而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