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11(第1/2 頁)
了。
正史上是這麼記載的。
但明顯有許多人不信,關於文宗之死的謠言有許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服食丹藥暴斃說。
趙佶很寵信一個道士公孫勝,而這個公孫勝,巧了,也是高銘推薦的。
親征路上,高銘沒有伴駕,但他父親高俅和伴侶花榮都是文宗的近臣。
頂算影響大宋皇帝更迭的大事,都有高銘這個暗中操縱者的影子。
有一種說法,趙楷迫不及待要做皇帝,於是暗中吩咐高銘,叫公孫勝在文宗服用的丹藥內做手段,叫文宗死於親征。
趙楷被後世稱為武宗,成立軍事學院,親任校長,是個比較鐵血的人。
自古帝王家沒有父子,只有君臣。
單純從高銘對大宋的影響看,他基本上參與了所有涉及大宋走向的關鍵事件,影響力之大,甚至比一些皇帝都大。
不過,我本人是不支援這種說法的,趙楷與他父親的關係是比較好的,從各種史料來看,他聽到父皇駕崩的訊息,哭得不能自已。
完全被突如其來的訊息震驚到了。
而一向不喜歡留下任何記錄的高銘,也破天荒的留下了筆記,記錄了從他父親和花榮那裡聽來的經過。
基本上可以支援西夏派刺客暗殺文宗一事。
雖然有矛盾的地方,但作為少數能觸控到機密的人,可信度很高。
說完這兩大案,說回高銘的外交才能。
東金國皇帝完顏宗弼,雖然跟高銘的關係沒那麼好,但也是禮遇有加,高銘在大宋做宰相期間,都要賣幾分面子給他。
有觀眾朋友想問,高銘出使這兩個國家的時候都做了什麼,能在遼金都留下好印象?
這個比較難,因為遼國的史料,在遼國滅亡的時候,都毀了。
金國當時還沒有文字,所以沒有任何記載。
至於大宋這邊的史料,秉承著正史一貫言簡意賅,就幾行字。
高銘自己也沒留下任何文字記錄,同行的人雖然也有寫,但都僅限於場面話,無法還原當時高銘與耶律大石,還有金國皇族之間的交鋒過程,十分遺憾。
至於為什麼沒有記載,極有可能是為了保密。
保護一個高銘身為皇城司官員,暗中在對方國家埋釘子的手段。
為什麼這麼說呢,後來在東金國起事不斷的明教教主,極有可能就是梁山曾經的頭領宋江和吳用。
遼滅,金國分裂,分裂後的東金國內,突然出現了鬧事的明教教徒,連皇帝完顏宗弼都懵了。
金國是信奉薩滿的,受遼影響也有佛教,但都是正式的佛教,從沒見過什麼明教,搞不清楚這夥人是從哪裡來的。
應該就是高銘授意的,叫金國發生內亂,進而瓦解。
事實也的確按照高銘策劃的那樣,隨著大宋的壯大,金國內亂,持續衰落。
在完顏宗弼去世後,大宋用過幾次兵,便瓦解分裂成了幾個部落。
西金國延續時間要久一些,但也僅僅多存在了十五年。
東金國和西金國滅亡的時候,高銘還在世,但卻不在大宋境內,他去了哪裡呢?
之前說過高銘是個很聰明的人,最聰明的一點就是他懂得急流勇退。
年紀輕輕封了郡王,做了宰相,伴侶花榮又是太尉。
一文一武把持朝政數年,外部矛盾基本平穩了。
他嗅到了危險的味道,按照慣例,是到了內鬥的時候了。
他呢,乾脆不陪朝廷的人玩權力遊戲了,主動請纓出海尋找扶桑。
扶桑在哪裡,誰也不知道,基本存在於傳說中。
武宗當然不許了,君臣僵持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