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天變不足畏(第2/3 頁)
自他與陛下推行郡縣制以來,艱難險阻,困難重重。
但凡遇到一丁點問題,都會有人說這是郡縣制的不好,應該恢復分封。
可新事物的誕生,哪有事事順遂的?
特別是這些儒生,甚至將那些天災人禍,諸如干旱、蝗災和地動等,都說成是大秦實行郡縣制後,上天的懲罰。
現在,趙高的一句“天變不足畏”,直接狠狠地打了這些人的臉。
李斯甚至覺得趙高這句話與恩師的一些想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荀子曾言: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
所謂的天變,不過是自然的規律而已,與變法無關。
李斯看趙高是越來越順眼。
對了,趙高本就律法極好,也算是他法家之人嘛。
秦始皇也喃喃道:
“好一個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沒錯,朕為何要師法古人?
朕德蓋三皇,功過五帝,上三代有人能及朕乎?
至於這些儒生之言,在朕耳中,不過狺狺狂吠。
秦始皇看向趙高,似乎是想不到趙高竟能說出這般出彩言語來。
見所有人都因趙高所言露出深思模樣,淳于越有些急了。
他急忙開口道:
“趙高,我且問你,分封制固有弊端,然周行分封興盛千年,郡縣制有此先例嗎?
就算退一步說,郡縣制之弊端就真的比分封制少嗎?
陛下雖已平定六國,但六國之人或藏於山野,或隱於田間,只待犯上作亂。
陛下博望坡遇險,蘭池遇盜,不就是最好的體現嗎?
但若有嬴姓子弟,鎮守六國舊地,焉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趙高聽之沉默。
因為他知道,淳于越之言還是有道理的。
郡縣制真的好嗎?
自然是好的。
但大秦剛統一就實行郡縣制,其實並不符合大秦的國情。
也沒有與大秦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郡縣制從秦朝還是秦國的時候就開始實行了。
以前可以,是因為當時秦國國土面積不大,只據西陲。
朝廷命令能夠及時到達秦國各地,朝廷恩威亦可輻射到秦國邊境。
可當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國土面積急劇增加,幅員更加遼闊。
這時,朝廷恩威已很難達到大秦邊角。
這也是秦始皇為何要頻繁出巡的原因。
秦始皇五次出巡可與乾隆六下江南完全不同。
秦始皇出巡是震懾六國餘孽,而乾隆是純玩。
嗯,將乾隆與秦始皇比,簡直就像在碰瓷一樣。
秦始皇出巡震懾六國宵小,威服天下黔首,使大秦威嚴傳遍各地。
只可惜,始皇一死,餘威消散。
大秦二世而亡,與郡縣制也是有一定關係的。
而如果大秦在一開始,實行分封制,或許會出現上面所說的諸侯內亂。
可一時之亂,不會讓大秦二世而亡。
天下依舊姓嬴。
要知道,大秦剛統一六國時,六國百姓其實並沒有什麼統一的概念。
六國百姓只認六國之王,如齊王、楚王、趙王等。
就比如齊地,齊地百姓對齊王的歸屬感遠比對秦始皇要強。
不過,他們只是需要一個齊王,至於這齊王是誰則無關緊要。
齊王可以姓姜,也可以姓田,還可以劉,當然更可以姓嬴。
所以,如果秦始皇分封皇室子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