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世人皆知亞聖,而鮮少知後聖(第1/3 頁)
孔鮒將《三字經》在腦海中從頭到尾又過了一邊後,感慨萬千。
這本《三字經》雖說沒有涉及什麼精深奧義。
但勝在淺顯易懂,朗朗上口,海納百川。
尤其是裡面對儒家文化的歸納,更是鞭辟入裡。
《三字經》也許對於大儒來說,過於泛泛。
可對於那些初學者來說,簡直太適合不過。
這樣的經典,不是熟讀……精通儒家文化的人,是絕對無法寫出來。
他看向趙高,心中既震驚又不解。
震驚的是,沒想到精通獄法的趙高竟能寫出如此經典。
不解則是,既然趙高對儒家文化理解如此之深,為何又要罷黜儒家?
難道真的又是一個墨子?
孔鮒終是按捺不住,有些苦澀道:
“你究竟是如何寫出這本經典?”
直到此刻,他也不得不承認這本《三字經》是本經典了。
雖然遠遠不如“六經”。
趙高淡淡道: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孔鮒怔了怔,口中喃喃重複著“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這句話。
是啊,此書高屋建瓴,非博觀難以約取。
孔鮒吶吶無言,而浮丘伯等人也臉色難看。
他們臉色不好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沒想到趙高竟能寫出《三字經》這種典籍。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三字經》的第一句話。
沒錯,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本善”是孟子的理論,而浮丘伯三人師從荀子。
荀子的主張可是“性本惡”。
若以後《三字經》大行其道,那想必後世知曉荀子“性惡論”者,將寥寥無幾。
屆時,他們“荀氏一派”的影響力,將遠低於“孟氏一派”。
世人將只知“亞聖”,而鮮少知“後聖”。
一想到這種結果,浮丘伯等人臉色愈加難看起來。
見孔鮒等人都不再說話,沉目鎖眉,趙高直接站起身道:
“諸位,我還有要事在身,既無他事,便先行一步了。”
見過聖人之後,趙高自覺也沒有什麼留下的必要,於是轉身離開。
孔鮒等人神情複雜地盯著趙高離去的背影,終是未開口說什麼。
直到趙高的背影消失不見,孔鮒才長嘆一口氣,道:
“就憑這《三字經》一書,趙高之名怕是要在儒生中流傳開來了。”
浮丘伯哼哼道:
“可笑此人竟還是罷黜儒家之人。”
叔孫通亦是喃喃道:
“難道我儒學真的不好嗎?”
否則趙高為何要黜儒家,而不尊儒家?
只是這個念頭剛一升起,便立即又被叔孫通自己否決。
我儒家乃當今之世兩大“顯學”之一,學儒者盈滿天下,怎麼可能不好?
難道我儒家發展百年後,還能禁錮人的思想,腐朽人的身心,奴化人的思維不成?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
……
趙高離開客棧後,徑直前往尚方。
這次到沒有出現什麼意外情況,一切都順風順水。
對於製造一批鐵鍋之事,尚方令直接就答應下來。
趙高根本就沒有多費什麼口舌。
事情解決後,趙高就準備回尚食局了。
畢竟,還有製造白砂糖和釀造蒸餾酒兩件事等著他呢。
他可是很忙的。
才回宮中,忽聽後方有人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