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第1/2 頁)
儒分為八。
指戰國時期,儒家內部分化而形成的八個學派。
因為,孔子長期從事教育活動,學生眾多。
又因為,孔子的思想學說體系所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
所以,孔門弟子對孔子言論和思想的理解也就不盡相同,難免就會產生歧見。
在孔子逝世以後,孔門弟子就開始逐步分化。
到了戰國時期,儒學成為“顯學”的時候,在儒家內部也形成了八個不同的派別。
此“八派”,一為子張之儒。
子張,就是《論語·子張》裡的子張,與子夏、子游齊名。
荀子曾在《非十二子》中,嚴厲批評子張之儒,是“賤儒”。
後世有人認為:子張氏的後學們似乎更和墨家接近,由此推測墨翟受了子張的影響。
二為子思之儒。
子思,就是述聖子思子,孔子的孫子孔汲。
其上承曾子,下啟孟子,與孟子並稱為“思孟學派”。
在孔孟道統的傳承者具有重要地位。
又因為其上承孔子中庸之道,下啟孟子心性之說,對“宋明理學”也產生了積極作用。
三為顏氏之儒。
顏氏,有人說是顏回。
不過孔子的弟子中,顏氏有八人:顏無繇、顏回、顏幸、顏高、顏祖、顏之僕、顏噲、顏何。
一般認為是以顏回為代表。
顏回是孔子最為得意的弟子,乃孔門七十二賢之首。
據說,孔子編訂《詩》、《書》、《禮》、《易》、《樂》、《春秋》,顏回都有參與整理。
四為孟氏之儒。
孟氏,就是指孟子,儒家亞聖。
因為“思孟學派”,所以“孟氏之儒”當與“子思之儒”為一系。
五為漆雕氏之儒。
漆雕氏,一般認為以漆雕開為主。
孔子弟子中姓漆雕的共有三人,分別為:漆雕開、漆雕哆、漆雕徒父。
六為仲良氏之儒。
仲良氏,指陳良,為南傳儒學宗師。
據說是屈原的老師。
七為孫氏之儒。
孫氏,就是指後聖荀子。
之前曾提到過漢宣宗劉詢,就因為要避劉詢諱,所以將荀況改為孫況。
八為樂正氏之儒。
樂正氏,不可考。
有人認為是指孟子的弟子樂正克,所以當屬“孟子之儒”。
但也有人認為是曾子的弟子,樂正子春,所以當傳曾子之學。
此八派之間的觀點很不相同,但都自認為是代表了孔子的儒學思想。
不過,從後世看來,主要是“孟氏之儒”與“孫氏之儒”,影響最大。
聽到趙高提起“儒分為八”,浮丘伯一時不知所言。
若儒家真的全都是精華,又怎麼可能分裂為八派。
更別提荀子還批判子思子與孟子,罵子張之儒為“賤儒”。
孔鮒知道不能與趙高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因為他本來也不認同浮丘伯的說法。
他看著趙高,直接問道:
“你方才說你已經整理出一大部分,不知可否說將出來?”
“若能令我等心服口服,我儒家不僅不會再多言,反而會傾力相助。”
孔鮒此言,自只是敷衍,因為他根本不相信趙高能整理出什麼東西來。
儒家典籍,多如繁星,便是他都不敢言通讀,更別說整理。
對於儒家文化的整理取捨,趙高心中早有考慮。
雖說他極度厭惡統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的腐朽的儒家禮教,想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