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大秦可以滅,但華夏族群不能滅(第1/3 頁)
第68章 大秦可以滅,但華夏族群不能滅
鉅鹿之戰,章邯、王離的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四十萬人覆滅,成就了一人之威名。
至此,大秦已再無抵抗之力。
只能任由那個年輕人長驅直入,縱橫無敵。
更別提,還有一個痞子一般的男人,早已打到了咸陽附近的藍田。
回天乏術!
真是天欲亡秦,乃戰之罪也。
“夢中夢”裡,作為靈魂體的秦始皇不由在想:
若趙佗能率軍來援,也不需全部五十萬兵馬,只需如王離一般率領二十萬大軍前來支援。
然後,與章邯、王離南北夾擊這些六國餘孽。
六十萬大秦銳士擊敗這些六國宵小,豈不是手到擒來。
屆時,我大秦焉有覆滅之理。
事實上,就算趙佗真的來援,大秦也不一定能贏。
只因——
廟堂之上,昏君在位——胡亥。
殿陛之間,奸佞弄權——趙高。
牢獄之內,忠臣死盡——蒙恬蒙毅兄弟,馮去疾馮劫叔侄。
姑且再算一位李斯。
朝堂上早已是一片烏煙瘴氣。
章邯投降項羽,與朝中趙高弄權不無關係。
忠臣良將,不能盡其用。
奸佞諂媚之徒,不能盡祛。
焉有久存之理。
只不過,秦始皇下意識地忽略了這些問題。
趙高所提“新法家”中的一個思想,已經深刻影響到了秦始皇。
那便是“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君王昏聵,作為臣子應該盡力規勸,甚至以死強諫,此為臣之本分。
而春秋戰國時期的“君不正則臣投外國,父不慈則子奔他鄉”,則已被秦始皇摒棄。
趙高自是知道第二種說法才符合情理。
而且,正宗的“三綱五常”本就是:
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
國為民綱,國不正,民起攻之。
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
子為父望,子不正,大義滅親。
夫為妻綱,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為夫助,妻不賢,夫則休之。
可還是那句話,百家學說若想被統治者承認並推廣實行,自然要符合統治者的需求。
你如果提“國不正,民可攻之”,你說哪個君王會同意?
不把你的學說打成歪理邪說就已經很給你面子了。
便是我得國不正,黃袍加身,又豈是他人可以置喙,刁民可以造反的?
其實,就算“夫不正,妻可改嫁”,想必那些堅持封建家長制的人,也不會贊同。
自古封建社會,只有“休妻”一說,絕無“改嫁”之言。
而趙高則非常不幸的生活在這萬惡的封建社會之中。
趙高對此感到深惡痛疾。
嗯,沒錯,深惡痛疾。
他心中發誓:一定要獲得秦始皇的好感度,然後長生不老……
因此,在秦始皇看來,即便君昏臣奸,也不是趙佗不出兵的理由。
就好比,古代封建官員常說:
我可以不貪汙,但你不能不行賄。
我可以不好色,但你不能不來挑戰我的軟肋。
而封建官員又怎麼可能不貪汙,且軟肋之所以被稱之為軟肋……你懂得。
也就是趙高不知道秦始皇心中這些紛繁複雜的想法。
否則定會說,趙佗不出兵勤王,不是你秦始皇密詔命令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