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蒙恬北征,趙佗南歸(第2/3 頁)
默無語,似猶在夢中耳。
時間緩緩來到九月中旬。
快要過年了。
你沒聽錯,秦朝時期的過年是在十月一日,而非正月初一。
為何會是如此?
這是因為,秦朝建立之後,依照五行陰陽學說,確立自身的正統地位。
周有火德,秦有水德,水克火,故代周而取天下。
而十月為亥月,屬水,故而確定十月初一為一年之首。
代表新一年的開始。
以往的秋季祭祀活動也開始與慶祝新年相結合。
漢承秦制,大漢王朝初期依舊以十月初一為新年。
直到漢武帝時期改為寅月為歲首,也即是正月。
雖說漢朝之後,十月初一不再是新年。
不過,其仍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每年十月初一,依舊會舉辦祭祀活動,群臣宴飲慶祝。
隨著時代變遷,官方不再在十月舉辦活動。
但是,民間依舊有十月初一聚會宴飲的習俗。
到了後來,“十月初一”與“授衣節”逐漸合併。
也被稱作寒衣節、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等。
與清明節、上巳節,中元節並稱為我國傳統“四大鬼節”。
其實,宋以前“授衣節”時間並未固定。
一般是集中在九月,宋朝才改為十月初一。
即便是到了現代,十月初一仍然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日子。
以前是新一年,現在是新中國。
能放七天假呢。
嗯,也有放五天的。
好吧,還有放三天的。
其實,這都無所謂。
調一調,還是能放七天的。
,!
大不了後面再連續上七天就是。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這都是動了腦筋的。
過年臨近,除了祭祀宴飲外,在過年前還有一件重要的事——上計。
上計制度,是古代考績制度之一。
亦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一套審計監督制度。
是一種抑制貪汙舞弊的有效形式。
其始於戰國,秦、漢日臻完備。
上計的內容,主要包括:
戶籍財政、治獄懲盜、宗室名籍、邊戍狀況、地理行政、勸課農桑等方面。
每年各級官吏將所管轄人口、財物和土地的變動數量以及稅賦收入和各項財政開支,用書面的形式呈報給皇帝。
皇帝則每年進行一次聽計。
由負責審計的官員將各地報來的收支賬目念給皇帝聽,以此審查官員的經管責任。
實質就是對定期報表的稽核制度。
朝堂在歲首進行評定後,對各地官吏予以升降賞罰。
一般以遷、降、轉、徙、出入、遷補六種方式作為賞罰方式。
以詔嘉、遷官、賜爵、贈秩、賞金為賞。
以訓斥、降謫、貶秩、治罪為罰。
上計,各地是有專門的上計吏來咸陽進行彙報。
不過這次上計,趙佗也回到了咸陽進行彙報。
說到趙佗,就不得不提大秦“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在大秦,南征百越的有兩位。
一位是武成候王翦。
王翦在滅亡楚國後,又征伐百越。
另一位則是國尉屠睢。
屠睢與蒙恬互為秦朝南征北戰的大將。
蒙恬率兵三十萬北征匈奴,而屠睢則率兵五十萬,兵分五路,南征百越。
在屠睢中毒箭身亡後,秦始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