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王城(第1/2 頁)
重新回到店裡,元可欣已經準備好了出發的所有東西。 當然少不了酒。 三匹馬的馬鞍旁都掛著三個大酒壺,還有一些路上用以充飢的乾糧。 他們要去的,是西域上四國中的蘭末國。按照元明空的分析,那批羽箭最終運至的應該就是這裡。 而從商盟到蘭末國有很多條路,最遠的,需要耽誤半個多月。 劫奪羽箭之人到底走哪條路,誰都說不準,所以他們決定搶先趕到蘭末國內,以靜制動,守株待兔。 趙讓從元明空的語氣中不難聽出,他在蘭末國中該當是也有勢力分佈,再不濟也有個類似商盟中那位老前輩般的角色護住周全。 他們一行三人,仗著身輕馬快,走的是最近最快的路。 當然,這只是對於他們而言。 因為最近的路,往往都是最難走的。 這條路,要翻過好幾座沙梁,還要繞開一片流沙地,並且還時常有馬匪出馬。 元明空告訴趙讓,出沒在這一代的馬匪,可不是尋常角色。就連揮揮手就能招來數百血鷹劍士的西風烈,非到萬不得已,都不願意與他們發生衝突,其實力可想而知。 趙讓卻對這些馬匪來了興趣,他覺得這些馬匪要是能加以利用,或者相互合作,說不定有朝一日能成為壓倒“西風”的“東風。”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趙讓這番話,著實是讓元明空思索了很久。 可惜三人直到渡過了流沙地也沒看到馬匪的蹤跡,就這麼平靜的抵達了目的地。 “這就是蘭末國的王城啊,看來上四國也不咋地!” 趙讓站在蘭末國的關口處說道。 城門勉強算的上氣派,但相比於大威北境的一般大城都相查甚遠,更不用說皇都了。 再看牆磚,每塊都帶著坑窪。 越往西,風沙越大。 城牆矗立在此,晝夜不停地遭受風沙侵襲,耗損要比中原大得多。 許多地方已經徹底損毀,便用大小差不多的石頭,混上泥巴與芨芨草,填補上。 怎麼看都透露出一股寒酸的氣息,絲毫沒有趙讓以為的大國氣象。 “你別光盯著人家短處看!" 元明空說道。 趙讓反問: “那他們的長處在哪?” 這個問題元明空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努了努嘴,讓趙讓注意看看同樣與自己三人排隊進關的蘭末人。 單憑外在,不僅是蘭末,所有西域人的身子骨都比大威中人健碩的多。 論個頭,北境人還能算是差不多,南地則根本沒有可比性。 惡劣的自然環境讓西域人的生活條件要比大威百姓們艱難的多,但卻使他們擁有了強健的體魄和堅韌的意志。 在以往邊界數次衝突中,雖然都是以大威勝利告終,但往往都得調動好幾倍的人手才能取勝。 究其原因一是因為西域人多騎兵,靈活機動,來去如風,二則是因為他們的體魄和精神比大威邊軍強了一大截。 趙讓安下心來,仔細觀察了下四周,發現方才自己的確是有些井底之蛙。 他發現即便是商人僱傭的腳伕,按照大威的武道劃分,都有九品左右的修為,已經夠上了軍士的要求。 惡劣的地理環境以及世代傳承下來的彪悍,讓西域幾乎全民皆兵。 即使是普通牧民,穿戴齊整後,立馬就能成為一名矯健的騎兵! “哪來的?來做什麼?” 約莫等了半個時辰,隊伍才排到他們一行三人。 元明空早就給元明空交代過,遇到盤問或是有人挑釁,一定不要搭話或是拔刀,他自會周旋。 這會兒關口值守的軍士開口詢問,趙讓便一言不發,只聽元明空用極為熟練的西域話回道: “我們是大威的商人,來做生意的!” 軍士冷冷的掃了一眼趙讓,看向元可欣時,目光中露出一絲淫邪,但很快又收回視線,板著臉對元孔明說道: “你是大威的商人,為什麼西域話說的這麼好?是不是奸細!” 軍士的聲音很大,似是要故意引起旁人的注意。 一時間,周圍人的目光都看向他們三人。 唯有趙讓一個字都聽不懂,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但他的右手卻慢慢伸向腰間的刀。 雖然元明空提醒過他不要動手,可是在這鬼地方要是認死理的話,墳頭草都不知該換了幾茬了,必須得隨機應變! 氣氛驟然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