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這是幾年前,我住在二伯伯家裡時,他老人家親口跟我講的。我想,這應該是真的。
二零零二年冬,二伯伯長女——我叫大姐的閨女結婚時,我曾邀請他老人家來寒舍小坐。當時我正編寫散文集《晚上的花朵》,以前聽父親說過:你二伯伯的毛筆字可稱一絕啊!能請他老人家為我題寫書名,豈不美哉?我剛出口,想不到二伯伯滿口答應,當時便展紙落筆,五個大字躍昂紙上……尤其是此書大樣出來後,效果甚好。許多知名大書法家看後,大為驚歎其功力非凡,我心裡自然也是異常自豪。
有關二伯伯的文采,我以為有一事可記:那是二老舅舅的兒子,也是我叫雙穩叔叔(生於一九四四年農曆四月二十,屬猴)娶親時的一段往事,雙穩叔叔又名子偉,雙穩嬸子名叫喜芳(生於一九四五年農曆七月初二,屬雞。生二子:長子元潤,生於一九六三年農曆八月初四,屬兔。次子元君,生於一九七二年農曆十月初三,屬鼠),二伯伯為此親自撰寫一副喜聯:
子偉逢佳期,
迎來喜芳女。
據說二伯伯還精通易理與氣功,只可惜我沒有親身體會。在此,惟有祝福他老人家身體健康,萬壽無疆。
愛人:大我一歲的女人
愛人:大我一歲的女人
在老家,很少有人稱自己那口子為:愛人。
過去好像是一個字:哦。二個字為:婆姨(或老漢)。也有個別男人,稱自己女人為老婆的。要不就是:他(或她)。相對文明的稱呼是:娃他(或她)媽(或爹)。更有言短的人,將其省略為:他(或她)媽(或爹)。這裡的他(或她),指的應該是他們的孩子。有人說了,要是他們沒有孩子,哪該如何稱呼呀?這可問住我了。
讀書人講究文雅。但是,再文雅的先生,也是不會稱自己女人為愛人的。據我所知,比較常用的稱呼是:男人稱女人為內人,或賤內,或拙荊。女人稱男人為甚?我就不知道了。戲文裡可以稱相公,或丈夫。現實生活裡只有丈夫可稱,稱相公可就有點說書的味道了,留此待考吧!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紅旗插遍全中國。同時,婦女地位與日驟增。夫妻均可直呼其名,以視平等。稱呼中加姓,有鄭重其事的意思在內;只叫名字免去姓,又有親近與親切的味道。當然,也少不了幾位粗人,一聲“誰見俺那口子來?”,這是好聽的。也有不好聽的,“誰見俺那槍崩貨來?”或者是,“誰見俺那挨刀貨來?”這些近似於詛咒的言語,其中大部分是關心與疼愛。
本篇取名為《愛人:大我一歲的女人》,卻東拉西扯來本屬於《村民禮義之:稱呼》裡的內容,這樣的行文,我想天底下只有我是這樣的。以上為引,以下入題。
愛人姓邢,名叫芳蘭,長我一歲,屬牛,生於一九六一年九月二十日,農曆是那年的八月十一,本村人氏。雖說與愛人同居一村,可她家在村東,我家祖居村西。相距約三百米,並不是來往少的因素,受封建思想影響才是根本原因。自以為未婚男女沒話找話,或有意無意借個東西,總要往別處想,總要往歪處想。當然,也與那個年代有關。
有人戲稱我倆是青梅竹馬,我是不能否認的,但也與實際情況有一定的距離。我不知道青梅竹馬的具體內容,照我理解是這樣的:一男一女從小在一塊玩耍,之後長大成人,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雙方互生愛慕之心。
我與愛人並非如此。
記憶中的事情,好像是上學以後。小時候我對愛人的印象,其實相當模糊,模糊到我考上忻縣商校之前,對愛人好像只有三個印象:一是愛人比我晚一年上學,也就是說,我比她高一年級:我上小學二年級,她上小學一年級,我上小學五年級,她上小學四年級。我在本村小學擔任少先隊大隊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