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善後(第3/4 頁)
而且,柔然人有個習慣,就是隻要魏國與他國交戰,他們必定會趁火打劫。
拓跋燾準備率大軍攻打南方宋國,讓其他人鎮守漠南邊防,他信不過,於是派太子拓跋晃去。
拓跋晃不僅是東宮太子,還是錄尚書事(總理尚書大臣),法定的、皇帝之下魏國第二人。
萬一柔然搞事,皇帝不在京城,太子能調動的資源最多。
拓跋燾的心腹太監宗愛,與太子一向不對付。這也許是拓跋燾的權謀之術,故意為之。
宗愛趁機向皇帝進言:由吳王拓跋餘留守京城,自己從旁協助。
拓跋燾經過考慮,接受了宗愛建議。
拓跋燾子嗣眾多,有六個兒子、幾十個女兒。拓跋餘排行男丁老五,是拓跋晃異母弟。
因為母親閭左昭儀家族的緣故,拓跋餘與太監宗愛走得很近。
拓跋燾六個兒子中,二皇子拓跋伏羅早逝。
剩下五個皇子,宗愛與太子拓跋晃、三皇子拓跋翰不對付。
四皇子拓跋譚、六皇子拓跋建為人耿直,喜歡軍事,不大與臣子們結交。
宗愛是拓跋燾最信賴的內臣。他心機深沉,偷偷在皇帝下一輩裡物色靠山。
思來想去,他沒得選擇,只能是拓跋餘。
宗愛與拓跋餘母親閭左家有些淵源。閭左昭儀明白宗愛的意思。
但鮮卑族女人,是絕對不敢插手皇子們的家事的。因為那樣很容易被處死,還會連坐家族。
幸好拓跋餘不蠢。稍微年長些後,他就感受到了宗愛的善意,也認識到宗愛不是一般人。於是也就很樂意與對方相向而行。
拓跋餘有三大愛好:財寶、女人、狩獵。
這些在皇帝寵臣宗愛這裡,根本就不是事。
漸漸地,拓跋餘成了一位對宗愛言聽計從的王子。
現在,吳王拓跋餘以臨時總督身份,總攬平城大小事務。
真正作決定的人其實是宗愛。
當然,宗愛偽裝得很巧妙。
可是,宗愛是太子的死對頭,他的一舉一動,怎能逃過太子府安插眼線的監察。
任城悄悄來邊塞大營,就是將相關情報送給太子。
任城告訴拓跋晃,自從皇帝、太子離開首都,吳王坐鎮京城以來,平城裡各個衙門都得到一個印象:中常侍宗愛大人對吳王的決議,基本都是支援的。
如今平城的各級官員,都給吳王拓跋餘幾分面子。
拓跋晃聽完任城的描述,只是沉默思考,沒有吭聲。
任城彙報完,隨即離開,與衛隊一起悄悄返回平城。
*****
拓跋燾的大軍三月初離開盱眙,回去的路上必須經過彭城。
拓跋燾心裡有些打鼓。
因為,他這路人馬是十萬多點,而彭城裡的守軍號稱也是十萬。
如果兩位宋國王爺孤注一擲,率軍出城與魏軍作戰,拓跋燾還真的有點慌。
當然,拓跋燾的左翼是拓跋建、長孫真,右翼是拓跋那,兩路人馬都在十萬左右。
如果拓跋燾遭到彭城宋軍攻擊,他們能夠立即增援。
魏軍斥候的通訊工作做得非常好。
正常情況下,兩翼與大本營之間,每隔兩個時辰相對發出一隊快馬。資訊從未間斷過。
江夏王劉義恭和武陵王劉駿,站在彭城牆頭,看著魏軍大隊人馬從城下官道經過。
拓跋燾不準備攻打彭城,彭城兩位王爺也不準備招惹魏國皇帝。
雙方頗為默契。
元嘉二十八年三月底,即公元451年3月。快入4月時,拓跋燾回到了平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