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第1/2 頁)
是以,樓君延認為,這位義門的陳桃兒失了誠信,也就不值得讓別家為勸和他們而費盡思量。他心意已決,樂理同世理,正因牽涉的是張江、陳家、楊家等等多方的關係,他定是要在上元燈節,領弟子鬥贏陳桃兒,以示浩然正氣。
蘇安想了想,道:「如此,確實無誠意,無信用,我沒有事先了解,冒昧了,可,我鬥膽問樓座主,你想要贏的是陳桃兒,還是陳桃兒的笛?」樓君延道:「與笛何怨何愁?某要伐他本人。」蘇安道:「那麼,何不用他的笛,伐他自己?」
樓君延欠一下身子,說道:「什麼意思?」蘇安拿起妙運琵琶,對阮、柳二人行揖禮,道:「這話就長,也正是我自覺能夠打動座主之處,請聽細細道來。」
蘇安雖是外人,卻在長安經歷過太多類似的紛爭,一支曲子,傳手幾百遍,被眾家來回爭搶,最後,常常以分不清誰才是正宗,和和美美一起唱作為結果。
若真要追根,分出高下,那麼,你吹你的笛,我彈我的琵琶,在尋常看客的眼中,顯然只能是平手,他們如何能區分得出,個別音符的長短高低,誰先誰後?
「但,連老人和孩子都明白,君子不器。」蘇安道,「若有人既擅吹笛,又能控絲弦,既能把彼方奏法編入自己曲子之中,又能再變出新意,則,高下立判。」
樓君延道:「蘇供奉,你這是在誆騙某。」說完這番話,蘇安已經調好軫子,坐得端正。樓君延潤一口酒,微側過臉,望了望窗下聚集起的看熱鬧的人群。
顧越看著孤注一擲的蘇安,笑著叫道:「許娘子!」許相依映在屏風的影子輕輕一晃:「喊什麼,喊什麼。」顧越道:「煩請許娘子,為蘇供奉計漏。」
蘇安清嗓,問阮、柳二人道:「習過《霓裳》、《六麼》沒有?」二人答:「師父教過。」
蘇安道:「好,我初來揚州,還從未聽過這兩支曲子,你們先彈散序,讓我熟悉熟悉,待到拍序,我與你們合,入破時,你們跟我的節奏。」
夜漏滴水,商音再響。
蘇安從未想過,自己曲中的鳳凰,今夕飛回了嫵媚旖旎的南方。
拍序,他回憶著南不嫌的輪指,又按自己的理解改變奏法,初始,一音一音均勻漸進,如濛濛江面的晨曉,來的無聲無息。
片刻後,他的手指撥動越來越快,以至形影難分,而每個音卻又清晰可辨,圓潤,無半絲偏差。
入破,三器齊綻放,他左右逢源,妙運的人眼裡更是氣流急變,時而與阮咸共唱出瓜州的溫厚,時而,又與柳琴共舞於揚子津……
當時南不嫌在平康引起的轟動,如出一轍,在今夕開明橋大市裡重現。
河邊插樁子的官吏、編麻繩的僕婦以及製作紙燈的畫生,全都踮起腳尖探望,聽得面泛潮紅。
「這個人,弦下有鳳凰。」
蘇安又念起,初編《相逢樂》時,林蓁蓁對收尾的建議,故而,一瞬間將拇指的撥片咬下,拆作杆撥,配合另一隻手,在中弦上勾出一個悠遠漸散的泛音。
說是即興,仍未失控,待夜漏最後一滴水珠灑在漆盤裡,音正正好完全停止。
令行家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兩曲下來,阮和柳的主調並未因蘇安的加入,而受到壓制,反倒如芙蓉花在清泉中滌盪,出水之後,更加光鮮亮麗,更超脫凡俗。
「樓座主,這也是我要在揚州開樂坊的根本,牽曲之藝,其實很簡單,共是兩項要領,其一,化繁為簡,訣竅是『化』字,並非一味地刪,而是交融合併,儘量使單一的絃音,依靠奏法不同,表現出多方的功用,其二,變陳出新,在至簡的基礎之上,順天時,憑地利,挽人和,根據境遇不同,把舊曲翻出新篇。」
聽完這番話,先有反應的人,不是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