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1/2 頁)
「阿蘇,從今往後牡丹坊由你做主,不必再來問我。你願意幫我的忙,我會心懷感激,你自己有主張,我絕不干涉,你需要我的扶持,我也能酌情處置。只有一點,無論遇見什麼鬼怪,你只能讓我碰你的身。」
蘇安:「……」顧越執起酒壺,往銀杯中倒滿菖蒲酒,突然又覺得自己是個禽獸,連忙補了一句:「那名單,我背住了,等會重寫給你,字比盧蘭的好看。」
蘇安飲下一口酒,只覺從喉嚨燙到心臟,偏偏問道:「末了那句,是什麼意思啊?」顧越背過身去,不答,招手讓顧九端來筆墨紙硯。
「你曲風多變,集嶺南之柔美,雅樂之合統,廣陵之婉轉,西胡之活脫,一始,為安身立命,只聞百花香,未見真顏色,而越往後去,身臨其境,追逐其間,張力就越強,旋律也就越生動……如今,長安樂派無數,我不敢班門弄斧,只求能為你的第一首大麴填詞,可否。」
蘇安道:「你等等。」語罷,跑去湖邊捧起清水洗了把臉。顧越一笑,迅速把名單謄寫完畢,耐心地等。蘇安回來,又有些不好意思:「那我就……清唱?」
是夜,就這樣,蘇安哼唱過一句,顧越思量一句,回憶從長春居、景仁堂、寧遠齋,到西市龜茲坊、崇仁趙家、平康七娘,再到皇城的危樓、曲江的杏園,何處用琵琶,何處用笛,何處芬芳,何處泥濘,一一流淌而過,著成《相逢樂》。
※※※※※※※※※※※※※※※※※※※※
感謝你們的留評,很溫暖,謝謝
感謝謫嵐送的地雷,謝謝老闆,一聲驚雷平地起
感謝元昕、景璇澆灌的營養液,謝謝包養,一枝紅杏出牆來
清樂《春江花月夜》已失傳。
關於盛唐時的宮廷清樂,《通典》卷第146《樂六》「清樂」中說:「大唐武太后之時,猶六十三曲。自長安以後,朝廷不重古曲,工伎轉缺,能合於管絃者唯《明君》、《楊叛》、《驍壺》、《春歌》、《秋歌》、《白雪》、《堂堂》、《春江花月夜》等八曲。」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清樂在當時,有點類似於現在我們說的古典歌曲,阿蘇這裡編的是流行歌曲。
第33章 相逢
牡丹坊原本只是一家無名茶肆,改建之後,精緻講究,正兒八經有了前廳後院,一二樓貫通,用於奏曲獻藝,三樓設雅間,隱私而舒適,適合友人相約敘話。
與蘇十八那些精通十八般武藝的老夥計不同,這裡招的工,有一個名叫廿五,腦袋很是靈光。他向茶娘提議,往各府邸遞送請帖時,往驢脖子上系一串碎玉子,晃動時,其聲與皇室的佔風鈴極其相似,如此,引得世家風流公子駐足觀望,一傳十,十傳百,鬧得長安城沸沸揚揚。
白族十幾兄弟,趙氏七個郎君,為揚自家聲名,特意贈來坊裡所用一概樂器,再加上禮會院官榜一張,萬年縣令親筆題匾,京兆與市署特允麒麟錦緞掛門,即便是禮遇只到七品,在奼紫嫣紅的平康坊中也不算寒摻。
開元二十,六月六,午時,艷陽高照,蘇安手裡拿著一串爆竹紅花,噼裡啪啦,又傻又樂地,大聲宣告牡丹坊開張——「相逢長安樂,一會天下友」
隨後行儺舞,那班子頭「方相氏」是林葉請的舊友,頭戴熊皮,身披紅色大裳,一手執利戈,一手執堅盾,領著十二位舞人,誇張地揮動長達數尺的麻鞭,在空中發出高厲的聲音,以威嚇鬼魅。林蓁蓁沒有來,讓林葉替他遞了賀帖。
如此,湊熱鬧的多,進門來的更多,有官有商,翹楚匯聚如雲了。茶娘陪客,自是八面玲瓏,招呼如鈴響;盧蘭緣廣,這家俊郎,那家貴婦,交際甚歡;樂工雖都在後院,但也有幾個聞聲尋訪的安仁坊侯爺,想和他們暢聊幾句。
景仁堂張半仙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