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第1/2 頁)
潘春皮笑肉不笑地瞥了他一眼,「小事一樁。不過我記得前年、去年你都謝過了,今年再謝就有點那個啥了吧?」
戚言笙急忙替他解釋,「這說明老馮是個知恩圖報之人,來來來,咱們敬老馮!」
馮嘉謨卻突然站起來,「實不相瞞,梅大人,這次下官確實有要事稟告。我先幹為敬!」馮嘉謨放下酒杯,面色有些沉,「聽說您要去湄州?」
明德帝死後,朝中大換血,馮嘉謨多年苦幹很有賢名,潘春曾提了他一句,陳太后便讓他在工部任了右侍郎。
與潘春腦海中當年的模樣相比,現在的他胖了些,腰也不在佝僂,頗有幾分氣宇軒昂的模樣。
馮嘉謨一個眼色,席中另兩位官員急忙把雅間的門窗關好。
潘春眸子動了一動。
馮嘉謨壓低聲音道:「梅大人,下官知道您這些年一直在暗中尋找青安幫的人。」
潘春掀起眼皮,目光如刃,直直投向他。
馮嘉謨卻不慌,繼續道:「下官多方搜尋青安幫的訊息,而訊息正從湄州傳來。」說完,他指向坐在潘春對面的一位衣著不太講究的外地官員,道:「這位是工部採買程大斌,他上個月剛從湄州回來,為白露寺採購樟木,他在湄州見過青安幫的人。」
程大斌連忙站起來,「大人,我是個粗人,漂亮的話不會說,馮大人當年在山東道就十分照顧我,這些年一直叮囑屬下留意青安幫的動向,還真讓我給碰見了!三個月前,我去湄州採買樟木,不料遇到倭寇,眼看就要人貨兩失,突然海上出現一支船隊!我本以為他們是海盜,可他們殺了倭寇之後並未再為難我,掉轉船頭一路向南去了。那船頭有一人我曾見過,正是當年青安幫臨清分舵的舵主潘世海!」
潘春聽完只覺頭皮發緊,渾身的血都要沸騰起來,「真的?」
程大斌立刻對天起誓,「如有半句虛假,天打雷劈。」
馮嘉謨忙又指向另外一人,「梅大人,這位是戶部的清吏司趙江民,曾在湄州督收夏稅秋糧,也見過青安幫的人。」
這人坐在戚言笙對面,三十多歲,穿戴略顯寒酸。
他霍地一下站起來,杯中酒水撒了一片,「下、下官趙江民!見、見過梅大人!」
潘春端起酒杯朝他一舉,「怕什麼?我又不會吃了你,慢慢說。」
趙江民兩頰羞紅,嘿嘿一笑,「今年夏天,我在湄州收夏糧,遇見倭寇來搶,跟程大人一樣,眼見幾十船漕糧就要沉了水,月河入海口處突然殺出一支船隊,為首的那人拿著一雙□□,似是當年青安幫的熊堂主。」
潘春道:「你認識他?」
趙江民急忙搖頭,「下官不認識,但當年下官在山東道督糧,見過拿那雙□□。當時熊堂主帶著船隊來接糧,點貨的時候把那對刀插在我的鬥上,那刀刀腹奇寬,與普通長刀樣式不同,下官記憶猶新。」
潘春抿著嘴不說話,馮嘉謨輕輕道:「大人,下官這些日子讓工部各處沿海的採買核實訊息,在湄州南,有一不知名的小國,名喚波律。在大晟與波律之間的海域,有一隻船隊,往來大晟與波律之間,既行海上貿易,又殺倭寇,深得民心,聽說名叫綠幫。」
「綠幫?」潘春皺著眉,在心裡反覆念著這個名字。
馮嘉謨見潘春垂眸不語,心知這次總算幫上了忙,於是端起酒杯,朝潘春恭敬道,「梅大人,下官能力有限,只能打聽到這些。」
潘春斂回眸光,舉起酒杯回敬他,「多謝馮大人,子淵感激不盡!」
回去的路上,戚言笙忍不住問潘春,「子淵,你一直在找青安幫嗎?我怎麼不知道?」
潘春掃了他一眼,「你為什麼要知道?」
「我是你兄弟啊!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