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1/2 頁)
大明的第一代丞相,是兩位開國功臣:左丞相李善長,右丞相徐達。一文一武,挑選的還是不錯的。後來又有汪廣洋、胡惟庸相繼為相。有明一代,當過宰相的就這麼四個人。
可是他們的結局,可就太令人恐懼了。四個人,除了徐達幹了兩年多就領兵打仗去了、得以善終以外(不過也有人說,是老朱用一隻蒸鵝害死了他),其餘的三個,都因為&ldo;謀反&rdo;或受牽連,或被誅、被賜死、被滅門!案子歷時數年,株連蔓引,竟陸續殺了三萬多人。
這就是國初震動一時的&ldo;李善長、胡惟庸案&rdo;。實事求是地講,李善長、胡惟庸都是很有幹才的人,政務也不能說處理得不好。但他們越是多謀善斷,老朱就越不舒服。
什麼都是你們說了算,要我皇帝幹什麼?你們周圍聚集了一批死黨,他們怎麼不來走我的後門、拍我的馬屁?老皇帝跟權臣賭起了氣。史載,胡惟庸謀反是有證據的。不過,那都是來自告發者之口,或是同夥在刑訊之下的口供,很難說是真有其事。
追究胡惟庸,並不是老朱先發現了有謀反跡象。而是有謠傳說,&ldo;從龍&rdo;大臣劉伯溫因病暴死,是吃了胡惟庸私人醫生開的藥。根據謠傳,就要整一個大臣,這分明就是找碴兒。皇帝一放風出來,人人都知道胡惟庸要倒臺了,其中有想撇清的、想立功的、想報仇的,那還不紛紛起來?不弄出謀反的名堂來才怪!
殺胡惟庸之時,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老朱越想越氣:丞相還要謀反,要它還做鳥用?於是撤銷了這個官職,連同丞相的辦公室&ldo;中書省&rdo;也一併砍掉。
我寧願不要諸葛丞相為我鞠躬盡瘁,也不想重演曹丞相逼迫我兒孫的悲劇。
我老朱要自己幹!
皇帝麼,就是要上管天,下管地,中間再管個亂七八糟的……
有人統計過,老朱自從滅了宰相之後,每天自己要看20萬字的檔案,處理事務423件,等於一天到晚不睡覺、不吃飯,每小時保持閱讀8000多字的速度、和處理20件國家大事的頻率。
這下老皇帝可吃不消了。
老朱這麼苦自己,他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我想,古人講究君權神授,皇帝的權力來之不易,不把它發揮到極致,豈不是虧了?在這方面,秦始皇就開了個好頭兒,他不分晝夜操勞公務,白天斷獄,夜批公文。即使這樣拼命,也還不滿足,還給自己規定了更高的目標,不批完一石公文,絕不休息。這就是史載的&ldo;日閱公文一石&rdo;。那時候的檔案是用竹簡寫的,一石(念&ldo;擔&rdo;)就是120斤(那還是蠻重的啊)。
老朱親自上手那年,不過才53歲。按理說放過牛、爬過戰場的人,身體素質應該不錯,但是腦力勞動卻是個更為辛苦的活兒,幹了9個月,老朱頂不住了。只好從各地找來6個老儒,創立了&ldo;四輔&rdo;(這是受張良啟發),讓他們任春官、秋官、夏官、冬官,&ldo;協贊政事&rdo;。
鄉下來的老學究,哪幹過這個?兩年後,這個辦法無疾而終。為什麼不實行了,史書上未載,估計是幹得牛頭不對馬嘴。
但是,參謀人員還得要,否則建章立制、擬旨、批文這些工作得把老皇帝累死。於是老朱又從翰林院調了一些中層文職幹部(學士)來,充當秘書。不定編制,也沒有固定稱呼。
到明成祖攻入南京、奪了鳥位以後,就把這辦法固定下來了,這批人也有了編制、有了定稱。
這就是&ldo;閣臣&rdo;。學士改稱&ldo;大學士&rdo;;在哪個地方辦公,前面就冠以哪個地方的名字,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