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2 頁)
這個遷移到江陵來的張誠,就是張居正的曾祖父。他到這兒入了&ldo;民籍&rdo;,成了老百姓戶口,開始自謀職業。因為生性樂善好施,攢了點兒錢都捐助給弱勢群體了,所以一直窮嗖嗖的。
張誠口吃,是個結巴,人送外號&ldo;張謇子&rdo;。謇子是古語,也就是結巴之意。
張謇子人緣不錯,雖然說話期期艾艾,但頗有哲理。江陵人教訓子弟的時候,都願意引用他的話,儼然是個小城的名流了。
日後張居正在回憶曾祖時,還念念不忘其慷慨大度(平生急難振乏),說他老人家經常發願,願意自身做一領草墊,讓需要的人睡在上面。這個思想,簡直有點聖人的意味了。
這個張結巴老先生,又給張居正注入了性格中的另一面,那就是對窮人抱有很大同情心。這個特點,直接影響到他後來的執政綱領。
張結巴老先生有三個兒子,次子叫張鎮。這就是張居正的祖父了。其他兄弟兩個,一個經商,是位成功人士;另一個讀書,補了縣學生,是個秀才。就獨獨這個張鎮,兩樣都不幹,只是放浪。估計是經常參與打架鬥毆、嘯聚街頭的那一夥。偏偏結巴先生就喜歡他,處處都給予回護。
張居正的這個痞子爺爺,又給他傳下了幾分潑皮性格。在後來,當政壇爭鬥到白熱化時,張居正往往會有出人意料的舉動,讓人瞠目結舌。
痞子爺爺張鎮,倒也有了一個不錯的歸宿‐‐進了江陵的遼王府充當護衛,用現在人的話說,職務是&ldo;守門的&rdo;。光榮傳統又恢復了,不過比遠祖關保可差得遠,關保是從&ldo;香軍&rdo;那會兒就起了義的,有戰功。而張鎮護衛,終其一生,也就是一名小小的軍卒。因此,張居正後來回憶家史,往往也只談及遠祖關保。
張鎮不成器,結巴曾祖就把希望寄託在了下一代。
張鎮生子,叫張文明,字治卿,別號觀瀾。這即是張居正的父親了。結巴曾祖自認為自己一生急公好義,應有好報,也該出個體面的子孫了。
張文明果然沒再走武把式的路,一直堅持讀書、應試。20歲就補了府學生,也就是在本地透過了初級考試,混了個秀才名份。可是往後,一連七次沒透過省裡的二級考試&ldo;鄉試&rdo;,總也成不了舉人。
成不了舉人,就等於不是什麼正牌知識分子,社會上沒地位,還趕不上一個有錢的屠戶。只有中了舉,才能光宗耀祖。小說《儒林外史》裡面,&ldo;範進中舉&rdo;之前之後的大不同,就是個好例子。明代的省上&ldo;鄉試&rdo;是三年一次,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所以又叫&ldo;桂榜&rdo;。放榜後的盛況那就不用說了,由巡撫大人主持&ldo;鹿鳴宴&rdo;,眾考生高唱詩經裡的《鹿鳴》詩,還要跳魁星舞。
張文明大人卻與此無緣。七次落榜,那就是21年蹉跎過去了。一直到他40歲,兒子張居正早已中了進士、點了翰林、三年的&ldo;庶吉士&rdo;(相當於博士後)都畢業了,張文明這才徹底死了心,把考籃一丟,嘆道:&ldo;命該如此啊!&rdo;
張居正後來總結老爹的失敗,說他老人家雖然出口成章,才氣不低,但不肯向八股文的死規矩低頭,所以考官不待見(不能俯首就繩墨……以是見詘於有司)。
張文明老爹是性情中人,喜喝酒,愛說笑話。與人接觸,不論貴賤,都一碗水端平,平生沒有什麼仇家對頭。他要是去赴哪家的宴會,大夥必定&ldo;終席而歡&rdo;,大有張鎮張護衛的豪爽之風。
結巴曾祖對張文明的希望雖然落了空,但老人終於看到了曾孫張居正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