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沈放作品,要去歐洲?(第1/4 頁)
沈放作品。
電影一開場,就讓陳木盛眼前一亮。
好像,當下的大陸片還是港片,很少在開頭給出某某作品的字幕。
歐美電影倒是常見,但,這麼做的往往都是一些成名大導,為了突出這部電影的個人風格,也讓大導的粉絲看清楚。
這是我的電影。
沈放,他現在還是一個無名小卒,這麼做是不是有些問題?
陳木盛想到這裡,突然又有些想笑。
這部電影確實就是沈放的作品,他這麼標一下,突出一下個人風格,也不能說他就是不知天高地厚。
在‘沈放作品’之後《,孤島驚魂》這部電影才真正的開始。
沙灘,手機,《卡農》,然後才是女主角的臉龐。
陳木盛記得這部電影劇本的開頭,那雖然不是分鏡劇本,可也是按照這個順序寫的。
這代表著鏡頭運動的過程,從這裡其實能看出來導演是有一定水準的。
到目前為止,最讓陳木盛驚訝的是電影的畫面。
這完全不像是一個低成本的電影。
特別是電影的打光。
這可是沙灘上的戲,能看出來天氣晴朗,那麼,陽光會非常的強,直接拍的話,人物的臉會顯得黑。
現在,女主角臉龐的光影柔美,以一個低成本電影而言,這已經大大的超出預期了。
陳木盛是不知道,沈放他們自己做了柔光布,從某廠買了一塊很大的無紡布,就拿這玩意對付了一下。
雖然跟正經的柔光布還有差距,可其實材質上差不多,效果至少能達到8成。
就跟那個椰子殼一樣,算是就地取材,降低成本。
把小蜜拍的還挺好看。
但,這不過是超出了一個低成本電影而已,陳木盛雖然有所驚訝,可依舊不夠。
當初最吸引他的還是這部電影的離奇情節,他很想知道,一個新人導演怎麼能把這個故事給講好。
要知道,一個劇本變成電影,這中間差著十萬八千里。
多少好的劇本,可拍出來就是一坨。
從小客車到上船,再到上島。
身為知名導演的他,沒有放過那些帶有暗示性的細節。
∞這個無限符號出現了不止一次,雖然只是一閃而過,可這絕對是一個重要暗示。
而到了島上的情節之後,陳木盛馬上就發現運鏡發生了變化。
偷窺鏡頭。
聽到這個名字,肯定有人會浮想聯翩,確實,這種運鏡手法真的就好像是在偷窺。
但實際上,這種鏡頭本身並不容易,需要一個裝置才行。
斯坦尼康。
這是一種穩定器,可以讓攝影機固定在攝影師的身上,這樣攝影師可以跟著角色走,這不就能輕易的形成偷窺的感覺了嘛。
而這種運鏡,第一次大規模應用的恐怖片,就是庫布里克的《閃靈》!
也就是說,陳木盛他現在看到這部《孤島驚魂》就不由自主的聯想到《閃靈》。
陳木盛記得很清楚,《閃靈》這部電影存在著大量的心理暗示,甚至,庫布里克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特意去向廣告公司學習如何在鏡頭裡加入‘心理暗示’。
現在,這部《孤島驚魂》也是如此!
上島之後的偷窺鏡頭,這就給人一種,島上有人在暗中觀察上島的這些人的感覺。
而之後,鏡頭畫面又出現了許多古怪的地方。
那個鑰匙怎麼是女主的?
她是不是真的之前來過這個島?
那些食物怎麼腐爛的那麼快?
還有那副紅色主題的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