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2 頁)
鬱衍吃飽喝足,看商應秋等用水淨完手,起身從書櫃中雙手捧出一個鎏金烏木匣子。
鬱衍:「…………?」什麼,是要傳授秘籍嗎?
他不禁來了些精神,他來了那麼多天,也沒搞清這浮屠神功的弱點在哪,以後真到王見王的時候,多半是要你死我活的,現在多瞭解一些就是為以後爭取存活的機會——
鬱衍有些按耐不住的看過去,只見商應秋從中拿出一本用油紙裹得密不透風的書,他數著青年動作,足足拆了五層,書頁邊因長年累月的摩挲而泛起一層毛邊,商應秋鄭重其事放到他眼前,書封面斗大幾字,新編成語故事。
鬱衍差點沒被自己口水嗆死,這什麼破玩意!
「這是你爹過去賞給我們的書,十分有趣,最適合你這個年紀啟蒙了。」
商應秋的眼在燭光中有幾分懷念與不捨,將小孩抱到自己膝上,翻開第一頁。
「不了,我識字不多,哥哥不必費心。」鬱衍強顏天真。
商應秋雙臂卡在桌與椅中間:「沒事,這書我看了不下千次,倒背如流,複述給你聽也是一樣的。」
「…………」
「第一個故事,叫刻木事親。」
故事開頭是這樣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早年喪母的年輕人,他家中原本家道殷實,但由於繼母心胸狹義,待他刻薄,又愛在他父親面前詆毀陷害他,日子過得很是悽慘,後來戰亂來臨,一家舉家遷徙,在繼母生病時,年輕人衣不解帶的侍候,四處求藥,遇到饑荒,將家中僅剩的糧食讓給父母食用,後來他成了當地聞名的孝子。
青年的嗓音有種細雨潤無聲的清柔,快慢適中,鬱衍百無聊賴,越聽越困,他以前隨手賞的東西麼,這小子居然還收著?真有那麼好看
「暮春的話,會以德報怨嗎?」商應秋唸完一頁,手指停在書沿邊。
當然不要,他不去以牙還牙就很好了,還指望他以德報怨,他又不是來凡世間渡劫的神佛,憑什麼要原諒待他不好的人?但他現在是一張白紙的年紀,理應相信世間自有真情在,便言不由衷的說會。
「那年輕人也同你一樣善良,他父母癱瘓多年,他就躬身照顧,二老去世後還親手用木頭雕刻出父親與繼母的雕像,供奉在房中,每日三餐都要與木雕同吃,以作懷念——然而日子久了,他夫人對木像就開始不恭敬了,趁著丈夫不在,進了那間平日不允許踏入的房間,她好奇的用針去紮了下木像,兩個木像的眼中居然流出血淚,夫人害怕不已,立刻將此事告訴丈夫,沒想到丈夫勃然大怒,寫休書將她遣回孃家。」
?
這就將夫人休回家,其實是背後養了妾所以要故意借題發揮吧,既然連待他惡毒的後母都能包容,為什麼不能諒解妻子一次的過失?這種莫名其妙的故事還能集結出書,簡直玷人耳目。
不知不覺間,鬱衍已從漫不經心到全神貫注了。
「夫人心中也覺委屈得很,自己為家操持多年,也付出辛苦過,為什麼因這件小事就恩斷義絕呢,一日,她在管家幫助下偷溜回府,看完幾個孩子,離開時,突然聽見丈夫供奉木雕的房裡,傳出若有若無的哭笑聲。」
「有人在哭,但又有人隱隱在笑,她心裡又開始好奇起來,於是鑽了個小孔偷看,這一看嚇傻了——」
商應秋嗓音略沉:「他丈夫正拿著針,一邊微笑一邊扎著木像,木像眼裡血淚不斷,像在哭,又像在求饒,淒涼的哭聲竟與幾年前病逝的公婆一模一樣,她聽丈夫邊扎邊說,沒人會來救你們,就像當年沒人來救我一樣,父親大人,母親大人,你們就呆在這,好好讓兒子孝順你們吧。」
?
「她到此刻,才明白為什麼一直癱瘓在床,口不能言的公婆,每次在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