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1/2 頁)
「那小子啊,是瞧起來瘦瘦的。」
老夫人喟嘆一句,趙國公夫人接著道:
「既如此,襄遠侯夫人估摸著要給世子議親了。」
趙惜緣丟擲個引子,趙國公夫人不需要如此委婉,就這樣大剌剌的點了老夫人一句,見老夫人果然心動,趙國公夫人卻不動聲色,亦未去看孫瑤。
倒是趙如意,一時間竟彷彿忘了呼吸。心中起萬千波瀾,臉上仍不動聲色。好在此時無人在意她,只是那種感覺,所有的聲音已遠,回憶一瞬間侵襲而來,讓人不知道究竟什麼才是真實。
所以,究竟什麼才是真實呢?
直到趙惜緣的笑聲把她拉回現實,好在沒人在意,她只需安靜聽著一屋子女人說話,然後慢慢退場。
有些人,你以為不會記得了,但似乎在內心深處,你並不願意忘記他。她從來沒有真正知道過他的過去,就好像她也從來對自己的出身絕口不提。不過是一段萍水相逢的緣分而已。
只是,他究竟是誰呢?
她當年猜測過這個人應是世家子弟,只是聽趙惜緣話裡行間,都是這位襄遠侯世子似乎從未出過帝都的樣子。趙如意一時間心緒紛亂,卻最終告訴自己,我不關心他是誰,也不關心他在哪。
趙如意心緒不寧,老夫人也一樣不怎麼高興。待眾人都散了,老夫人卻獨留趙國公夫人伺候她用飯,期間問她:
「你們接她回來,是要我的命嗎」
趙國公夫人不是那種婆母指東自己不敢往西的婦人,聞言只低頭,卻道:
「婆母明鑑,按天相之說,當如意十八一過便可止災厄,如今如意已經十九了。她回府之前媳婦專程去問了文法寺的高僧,說如意災厄已消,八字大旺。」
趙國公老夫人眸光森然,這文法寺在前朝叫靈隱寺,百年來香火旺盛,前朝末帝不信佛法,靈隱寺因此凋零,但本朝對佛道一流一向尊崇,文法寺百年古剎,如今香火更盛從前。媳婦以此為引,老夫人一時挑不出不是。
「看來這府裡我是再做不得主了。」
「婆母折煞兒媳,蓋因如意年紀大了,再在外頭養著實在不好,何況如今災厄已消,到底是自家孩子,總該接回府中。也全一份骨肉情誼。」
「骨肉情誼?」
老夫人冷冷一笑,似是若有所指一般看著兒媳。
「望你牢記這四個字。也望你那庶女承你的情。」
「是。」
兒媳這樣乖順,叫老夫人十分煩悶,乾脆撩開,心思轉到孃家這個侄孫女孫瑤身上,說:
「阿瑤品貌上佳,她的親事你多操心。」
「是。」
因有孫瑤,老夫人對兒媳擅作主張接回趙如意一事也未過度找茬,倒是張姨娘一系對老夫人的態度十分心驚。張姨娘當然不會覺得後宮是個多好的去處,只是對於女兒的選擇來說,後宮或許是她最好的去處。
尤其,是給趙惜柔當差。趙惜柔是什麼性子,張姨娘實在再清楚不過。說句難聽的話,難及她娘趙國公夫人十分之一。但偏偏趙國公夫人看不上趙惜緣,甚至因為看不上趙惜緣,接回了趙如意。
若說張姨娘沒做過誥命加身的美夢就是虛偽了,國公府如今唯有二子,其中一子為她所出,兩個都是庶子,且生辰之差一天,趙瀾資質又好,不是沒有一爭之力,若讓趙惜緣入宮,更無異於如虎添翼。
張姨娘知道夫人防備她甚深,所以才不願趙惜緣入宮,但這府裡,也不全是夫人說了算的!
既還能爭,為什麼不爭?
張姨娘這樣想,便對貼身丫鬟小紅說:
「我這幾日身子有些不爽利,你去與夫人報一聲,想請張大夫來給我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