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第1/2 頁)
抗戰中,雲南境內大軍雲集,進人滇境的部隊有第二軍、第五軍、第六軍、第八軍、第五十二軍、第五十三軍、第五十四軍、第六十軍、第六十六軍、第七十一軍、第九十三軍等十多個軍,人數達數十萬;另有美軍及技術人員兩萬多人。同時,內地的機關、學校、工廠源源遷來;緬甸淪陷後,又有大批華僑回國。雲南境內人口陡增一百多萬,佔原人口總數的十分之一。由於龍雲著手準備得早,糧食供應基本未出現危機。即便是消費力極強的美軍,他們需要大量豬雞之外,每天還要消耗六萬多枚雞蛋和百餘條菜牛,在鄰省四川、貴州的協助下,也基本供應充足。
多年之後,談起積穀之功,龍雲欣慰而自得。修通滇緬公路,是雲南在抗戰中為國家立下的又一大功。到20世紀30年代初,雲南還沒有一條通往外省的公路;到1937年,通往四川、貴州的滇東公路才通車。1937年8月20日,日本海軍省宣佈封鎖中國沿海,防止其他國家援助中國抗戰的物資入境。1937年12月,至關重要的
滇緬公路動工修築。
滇緬公路北起昆明,南至緬甸臘戌,全長一千一百四十六公里,其中中同境內九百五十九公里。在群山起伏、河流縱橫的惡劣地理條件下,雲南各族人民日夜奮戰,平均每天出工十萬人,有時達到二十萬。他們自帶乾糧和工具,只靠手挖肩扛,使這條抗戰生命線迅速向境外延伸。由於勞作艱苦,加之工地疫病流行,修路過程中民工傷亡上萬。
短短八個月,1938年8月,滇緬公路中國段全線修通。僅下關到畹町的五百五十公里,就完成土方一千一百多萬方,石方一百多萬方;這一段有大橋五座,中橋二座,小橋二百三十六座,涵洞一千七百八十九個。
通車後國際對是否真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修通了滇緬公路將信將疑,美國總統羅斯福派駐華大使詹森親往考察。看著蜿蜓在險山惡水間、寬五到十米的泥結碎石公路,詹森感嘆,這真是&ldo;世界之奇蹟&rdo;,&ldo;可與巴拿馬運河媲美&ot;。而英國《泰晤士報》連續三天刊登報導和照片,稱這條公路的修通&ldo;只有中同人可以做得到&rdo;。
得到詹森的匯報,美國政府決定,以後援華物資就從這條路輸人。僅1941年,從滇緬公路運到中國的物資就達十三點二萬噸;1942年初,緬甸淪陷前,又有囤積在緬甸的八萬噸物資透過此路搶運到中國;中國入緬作戰的十萬遠徵軍也從此路輸出。
抗戰中龍雲不計代價,盡力而為,連出征滇軍的費用,都由雲南地方財政承擔。他說:&ldo;滇軍一槍一彈,都來自雲南人民。&rdo;
五
龍雲和蔣介石、地方和中央聯手抗戰之中,雙方的摩擦和矛盾也在積累。抗戰開始後,大批中央軍進駐雲南,疏散的中央機關也紛紛到雲南設立機構,雲南原來鐵板一塊、只服從於龍雲的格局被打破了,儘管被委以&ldo;行營主任&rdo;的崇高職務,有排程雲南境內所有軍隊的許可權,但他對中央軍絲毫指揮不動,龍雲再已不是唯我獨尊的這片紅土地之王。
而龍雲絕不甘心蔣介石借抗日之機把他的雲南吃掉。他規定,不準中央憲兵在郊區駐紮和執行任務,中央部隊調動不準經過和駐紮昆明市區,防守司令部所屬部隊必須駐紮市區二十里外。這些規定,使凌駕於全國之上的蔣介石集團深感土皇帝的可惡。
在抗戰中,龍蔣矛盾被對外戰爭暫時掩蓋,但其間已屢有表現。1939年6月,昆明空軍軍官學校特務團就開始執行一項秘密任務‐‐蒐集龍雲集團的情報,包括龍雲對中央的態度,雲南現有兵力及佈防,團長以上軍官的姓名、年齡、出身、籍貫、主要經歷和人事關係等。而早在1938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