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2/2 頁)
川、湖南、湖北四省人民,採用徵集&ldo;民股&rdo;的辦法,由地方政府在稅收項下附加租股、米捐股、鹽捐股、房捐股等,來籌集築路的資金。經過幾年的籌集,不僅四省的紳商、地主成了股東,連一些農民也握有股票,到1911年,僅四川募集的股金就達白銀一千二百四十萬兩。
不料1911年月,攝政王載豐根據郵傳部尚書盛宣懷擬訂的&ldo;鐵路國有&rdo;方案,頒布上諭,宣佈將鐵路幹線都收歸國有,只有支線才允許民辦。
盛宣懷這一政策的依據是,中國民間建設和經營管理的效率低下,必須把鐵路幹線收歸國有,交由富有經驗和技術的外國人來辦。
在粵漢、川漢鐵路這兩條鐵路的籌辦過程中,幾省人民吃夠了苦頭,期待的就是鐵路築成後的收益。清政府一紙文書,頓時希望破滅。尤其激起民憤的是:對川漢公司已用之款和公司現存之款,由政府一律換發給國家鐵路股票,概不退還現款。不許四川省股東保本退款,而只允換發鐵路股票,也就是說:政府不但收路,而且奪款。
民怨沸騰中,有傳言又火上加澆油:粵漢鐵路北段川漢鐵路廣宜段,將交給英、美、德、法四國修建管理,清政府以此換取六百萬英鎊的借款,而在這一過程中,主事的有關官員在辦理鐵路出讓中可以獲得大額回扣!
切身利益的受損,民族自尊的受傷,再加對腐敗官場的憤恨,怒火和怨氣席捲了西南、中南乃至海內外。
湖南紳商群起爭路,5月14日長沙各界群眾萬餘人集會,迫使湘撫奏請朝廷收回成命。在上奏遭到申斥之後,各界群眾相繼罷工、罷課、罷市,全省拒交租稅。湖北商民亦群起抗爭,提出&ldo;存路救國&rdo;口號。廣東市民痛斥朝廷出賣路權,並拒用官發紙幣,擠兌現銀,以示抗議。留日中國學生也紛紛集會聲援,表示&ldo;路存與存,路亡與亡&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