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歷史散文首先是文學作品,&ldo;歷史&rdo;是題材,&ldo;散文&rdo;是體式。我很欣賞謝軼群提出的一個概念,他說:&ldo;敘事性的歷史散文可看做&l;寫往事的報告文學&r;。&rdo;既是寫歷史往事,就要求史料準確可靠,能給人以歷史知識;既是報告文學,就要求手法精到、文采斐然,給人以審美享受。正是有這樣的自覺意識,使作者在探究認知歷史的同時,又把歷史做為審美欣賞的物件,藉助其深厚的文字功夫,努力做到文史交融,於是筆下知性與感性兼備,冷峻與濃烈並呈,處處流芳溢美。
我無意過高評價這部著作。書中依據的史料豐富龐雜,在真正的史家看來,其中錯謬和疏漏肯定不止一處兩處;儘管作者試圖引入近年最新的史學研究成果,但一些篇目中對傳統的史觀還是有點過於依從;而且由於作者興趣範圍等原因,民國史上不少重要內容未曾涉筆。這些都有待於作者下一步的耕耘了。
行文至此,不再佔用讀者更多時間,下面就請諸位進入精彩紛呈的正文。
2007年10月於深圳
●在黎明前被剖挖心臟炒食:徐錫麟悲歌
一
這一年,安徽省巡撫、慶親王奕劻的女婿恩銘收到一封推薦信。信是他的老上級、曾任山西巡撫的俞廉三老先生寫來,舉薦自己的表侄,一個叫徐錫麟的浙江山陰(今紹興)青年。
恩銘一直對俞廉三執門生禮,讀過老師的信,就毫不遲疑地給這個透過&ldo;納捐&rdo;而獲得道員身份的徐錫麟在武備學堂安排了個&ldo;會辦&rdo;的管理職位。
所謂納捐,說白了就是花錢買個官做。賣官鬻爵的事,向來不新鮮,可由官方予以合法化、制度化,明碼標價出售的,可能只有這個大清了。
清朝從康熙徵討準噶爾費用不足時就開始賣官,以開闢政府財源,以後一直延續下來。價格公道否?來看光緒二十六年的價格:京官裡郎中兩千零七十三兩,主事一千七百二十八兩;地方官裡道員四千七百二十三兩,知府三千八百三十兩,同知一千四百七十四兩,知縣九百九十九兩,縣丞二百一十兩。那時一兩銀子,約等於今天一百七八十塊人民幣,換算下來,可不便宜。
花大錢買官的人,當然不是為人民服務來的,上任後第一件事肯定就是撈回成本,然後大賺特賺。靠薪水當然是不可能的,那手段必然就是搜刮貪賄。
清朝廷就不怕這些買來職權的官員壞了江山社稷嗎?不怕。清末重臣李鴻章有句名言:&ldo;天下最容易的事是當官。&rdo;既然這活兒說到底誰都幹得了,那就把崗位賣出去吧,誰交錢誰幹,無不能勝任之憂,有財源廣進之喜。至於他們肯定會搜刮貪賄,那倒黴的是老百姓不是我;搜刮貪賄就搜刮貪賄吧,只要你不反清,那大家還是自己人嘛。
從最高層慈禧太后,到安徽巡撫恩銘,以及這個為表侄寫推薦信的山西老省長俞廉三,都不會想到,有蓄志革命、力圖推翻清廷者會納捐進仕,打入官場,然後發動驚天一擊!
這個清矍儒雅、秀氣的鼻樑上架著一副近視眼鏡的留日歸國青年,在赴安徽省會安慶上任前對著他的同志秋瑾等人說過這樣一番話:&ldo;法國革命八十年戰成,其間不知流過多少熱血,我國在初創的革命階段,亦當不惜流血以灌溉革命的花實。我這次到安徽去,就是預備流血的,諸位切不可引以為慘而存退縮的念頭才好。&rdo;
恩銘哪裡能知道,徐錫麟這個名字今後將和他恩銘的名字緊密連在一起,以&ldo;徐錫麟刺恩銘&rdo;的歷史故事代代流傳。
買官進入體制內,為的是在內部找機會幹掉這個體制。徐錫麟及他的幾個同志,是歷史上最獨特的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