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1/2 頁)
1917年7月21日,孫中山在致廣西督軍陸榮廷的一份電報中說:&ldo;張勳強求復逆,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可憫。文對於真復闢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也。&rdo;孫中山對張勳的這番評論,可算公正、體貼、豁達。
1923年9月12日,張勳病死於天津,終年七十歲。為了表彰他忠於清室,溥儀賜諡&ldo;忠武&rdo;。不知在另一個世界的他,是否還會涕淚橫流,伏地大呼&ldo;雖肝腦塗地,無以報也&rdo;?
●南北草莽:&ldo;廣西王&rdo;陸榮廷和&ldo;山東王&rdo;張宗昌
民國前半期的歷史,幾乎就是軍閥割據、混戰的歷史,這一時期與風煙四起的清末相連續,構成了中國近現代史的混亂底色。
在那個大亂世中,有一批說家世沒家世,說文化沒文化,說才幹似乎也談不上正經才幹的人,憑藉機遇、膽略以及仗義、殘暴、狡詐等等好壞交織的個人品質,一路駛過歷史那暗礁兇險的曲折河道,登上了一個個重要位置。
草莽出身的軍閥,在民國史上為數不少,這裡重點講述的兩個‐‐陸榮廷和張宗昌‐‐是其中的突出代表。這二人都是地地道道的毫無依靠的微寒出身,都成為割據一方的土皇帝,留下了許多掌故軼事。
提起&ldo;廣西王&rdo;,人們大多更知道李宗仁和白崇禧,以及以他們為首的和蔣介石集團幾乎一直抗衡到1949年民國終結的&ldo;桂系&rdo;。然而,在中國近現代的割據群雄中,李、白只是西南的後起之秀,李、白的武裝集團也只能叫&ldo;新桂系&rdo;。他們的前輩,就是在民國建立後統治廣西十年、在反袁&ldo;二次革命&rdo;和護法戰爭中都刻下了深刻印記的陸榮廷。
關於&ldo;山東王&rdo;,人們也許更容易想到那位據說以&ldo;草包&rdo;而鬧出奇多笑話的韓復榘。同樣,在韓復渠之前,還有一個獨霸山東三年的張宗昌。張宗昌在做&ldo;山東王&rdo;期間,對山東控制之緊,摧殘之烈,在各地多如牛毛的割據軍閥中都十分罕見。
時間的河流把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洗成了蒼白乾癟的符號,曾經在地方風雲一時的土皇帝陸榮廷和張宗昌到今天也就留下一個&ldo;軍閥&rdo;的歷史資訊。如果要說出他們有什麼眾人皆知的後世功業,那就是,陸榮廷把一直在桂林的廣西首府遷到了南寧,一直延續至今;張宗昌則創辦了山東大學,這所高校現在是全國一流的大學。
陸榮廷和張宗昌不是一輩人。陸榮廷出生於1859年,比和魯迅同年的張宗昌大二十二歲。這兩代軍閥所走過的道路,正好也是清朝末期到民國中期亂世中國的一個切面。
一
在遠離中原、山清水秀的廣西武鳴,有一個戶主叫陸業秀、主婦叫歐氏的壯族清貧人家。1859年,這個人家生下一個男嬰,這就是陸榮廷,小名阿樣、阿宋。
陸家只有旱地兩畝,陸業秀又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家庭生活的重擔全壓在歐氏一人肩上。歐氏辛勞一年,所得口糧也只夠吃三個多月,其他時間就靠挖野菜和野山芋度日。陸榮廷出生時,家裡連給他裹體的衣服都沒有。誰也料不到,出生於如此貧寒之家的陸榮廷,長大後竟能把整個廣西都變成私有財產。
陸業秀東遊西盪,又經常偷雞摸狗,在鄉里名聲極壞。1860年,也就是陸榮廷剛滿一週歲的時候,太平天國運動席捲了廣西武鳴,石達開的軍隊在此長驅直入,鄉民紛紛四散奔逃‐‐當時叫&ldo;跑長毛反&rdo;。陸氏夫婦也抱著小阿宋躲進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