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4/4 頁)
上面說的問題有則改之,下面這些不愉快的就不說了,吃飯。”
第95章 輿論
(PS:天鵬才從黃石出差回來,剛到家,章節傳晚了點,抱歉)
會議結束,孫翔也成了陸軍頭號關注物件,有很多人對孫翔不爽,但是卻沒有人對孫翔提出的協同作戰思想提出懷疑,因為當這些將軍們回顧這場戰鬥的時候,發現戰鬥的關鍵節點就是兩次空軍的投彈,在最後一次進攻的時候重火力停止攻擊之後,是空軍的投彈銜接了炮火攻擊的不足,正是這次投彈壓制了日軍的反攻,地面部隊才得以順利攻進江灣地區。
上海名記者曹聚仁描述了他當天在現場看到的情景:整個地面都在顫抖,江面上是我軍的炮艦,地面上是重炮,機槍,天上是飛機掩護,陸軍每前進一步,炮火支援就提前到達,一條街一條街,一步一步,戰士們就這樣拿下了日本人的佔領區,炮火犁過每一寸土地,我們勝利了!這是一次偉大的勝利,勝利屬於每一箇中國人,日本軍隊在中華大地上失敗的記錄又增加了一次,廊坊的戰鬥是第一次,江灣是第二次,但是我相信,這樣的勝利還將繼續下去,一次又一次,直到日本軍隊的腳不再蹋在我們的土地上????
對於這次戰鬥,日本方面拒絕承認這次失敗,日本方面認為這只是一次小規模的戰鬥,不值得拿出來進行宣傳。松井石根是日本公認的攻堅天才,他在等,海軍一旦把援兵送上上海的土地,支那軍人的威風將一去不復返,松井石根認為,現在階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破支那空軍不克戰勝的神話!但是路基航空直賀忠治和海航冢道太郎兩人的不合阻礙了自己計劃的實施,現在的支那空軍絕不是路基或者是海航單方面能抗衡的,不得不承認他們的全美國飛行員組成的飛行隊相當難對付。
日本在17號地面部隊失利後,派遣空軍進行報復,冢道太郎親自帶隊,從赤城號航空母艦起飛,一共70架的96艦載轟炸機對上海進行了轟炸,上海市各個中方陣地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轟炸。
特別是虹橋機場,十四架戰機被摧毀在機場上,7架戰鬥機被擊落,同時來華援助的第一位美軍飛行員陣亡,是陳納德從美國退役飛行員中招募的機師納德曼?約翰遜,在起飛的戰機中,納德曼?約翰遜是唯一一名外國人,起飛迎敵的過程中,約翰遜的飛機油箱被打漏了,油箱裡的油減少的相當快,在擊落了一架日機以後,約翰遜不得不迫降,結果在快要落地的時候被日機打中,飛機砸在了地面上,1937年8月17日年僅30歲的約翰遜在中華熱土上永遠的失去了他年輕的生命!
約翰遜的犧牲,引來了各方關注,上海各界人民對美國援華航空隊表達了由衷的感謝,很多人自發的到機場進行祭奠,並且幫助機場修復被日機炸壞的設施,在軍民齊心下很快虹橋機場上恢復了執行,休斯帶來的攝像機忠實的記錄下了這些畫面。
孫翔得知了這個訊息後心情有些黯然,雖然不是波林基地朝夕相處的學員,但是這樣的事情一定會發生在他們身上,戰爭就會死人,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但是誰也不希望死去的是自己相識的人,戰爭讓人類的情感變的更純粹。
紐約時報首席記者,哈雷特?阿班在交火最激烈的閘北地區租了一間頂樓的房間,房間裡哈雷特和他的助手堆滿了望遠鏡,照相機一類的東西,還有兩臺打字機,靠這些東西哈雷特記錄了戰爭時期上海人民的生活,還有兩放軍隊的交火情況,一次日本飛機仍下的炸彈離他住的樓房僅僅20米遠,巨大的衝擊波和爆炸聲摧毀了附近所有樓房的玻璃,爆炸聲和破碎玻璃的落地聲組成了華麗的樂章,不過哈雷特無福消受,他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