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做事要穩健(第1/2 頁)
誰能真正為他所用。
誰在虛為委蛇,心中自有一杆秤衡量。
如雲長丶益德丶子龍,出身底層,才會和他一條心,將統兵之權,委以他們劉備才放心。
君不見,魏國曹睿繼位後,曹操那幫功勳之將,死的死,老的老。
王侯宗親要防範,不能受託重任。
夏侯氏丶曹氏,人才不濟,以至於曹爽那般庸才,也能登臨高位。
曹魏的中軍,邊軍漸漸滑落士族手中。
軍權旁落,那就只能完犢子了,辛苦數十載,反為他人做嫁衣,任誰都受不了。
左傳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一個人無法統帥軍隊,必須需要大量軍官軍吏,軍中排程又需軍官,斷文識字。
天下識字者,百裡挑一,且多數出身士族丶豪族丶商賈,市井遊俠能識字都極少。
何況衣不遮體的黔首百姓。
劉備沉思一會兒,
轉頭對牽招說道:「子經,讓你挑選家中無長親的少年,以及家貧無力撫養的孩童出來,辦得如何?」
牽招回答道:「已挑選千四百三十一人,安置在平原縣郊邊。」
又旋,牽招憂慮說道:「玄德,我知你好意,想撫養幼兒,可去年徵濟南耗資頗大,又安置流民與降卒,錢糧幾乎見底。」
「不然,去歲我也不會催你,儘早結束征伐。」
「今年又要治理濟南,去年出兵收穫的錢財,怕是要全投入其中,養著千口乾吃飯的人,實在得不償失啊!」
牽招勸說道,身為功曹,沒辦法駁回自己的主君。
只得透過旁敲側擊,讓劉備瞭解郡中財政錢糧,著實困難。
每一株錢,都要細數著用,要不是手握鹽丶糖之利,恐怕今年什麼也幹不了。
因為錢花沒了。
養軍丶養吏,皆需要不菲的支出。
劉備搖頭拒絕,就算勒緊腰帶,也要將這些少年孩童養起來。
想了想,打算稍微透下底,也不至於使下邊官吏一頭霧水。
沉吟片刻,道:「我欲效老師盧子幹,立一少年堂,可惜我儒學淺薄,只好請散吏教他們識字,我擇閒暇之際,教他們武略,有一技之長。」
「當年求學在盧師門下,若無老師,焉能有劉備今日。」
劉備說的倒是實話,許多涿郡的豪族託關係將子弟送進盧植門下,雖然同窗不少,他求學時也沒有引得盧師注目,在學子中脫穎而出。
但能結識公孫瓚,也算收穫頗豐。
「遣軍吏入堂監管,平日少年們學字習武,空閒時幫百姓務農勞作。」
劉備看了眼牽招,又複道。
而牽招神色複雜,本能的直覺有些不對,可又說不出二三來。
見劉備拿名著海內,士之楷模的盧植出來做藉口,就更說服無力了。
盧植的名聲太大。
劉備身為門下弟子,做事效仿老師,別說豪強,就算士族,也挑不出什麼過錯來。
牽招只好應允:「喏!」
劉備搖搖頭,暗地裡嘆息。
讀書識字的壟斷權,掌握在士族與豪族手中,沒有他們同意,根本就教不了。
除非劉備願意,一個個手把手親自去教黔首百姓識字。
西漢開始,為了國家選才,孝武皇帝置設了,不少的官學,讓人去學習律法。
學成後,可為小吏,算得上吃國家飯。
可是入學標準,必須是豪族子弟丶吏屬子孫,至於百姓,不在規則之內。
禮不下庶人,不是單說怠慢百姓,而是禮與百姓無關。
庶人百姓,只需服役繳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