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決戰(一)(第1/2 頁)
莫斯科。
斯塔林看著手上的兵力報告,內心十分焦慮。他第一次感覺到無力,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上,蘇軍完全處於劣勢。
加里寧失守後,協約國的飛機每日光臨莫斯科上空,檢驗蘇軍的防空火力,順便轟炸一些工廠和建築。
可以說,莫斯科早已處在戰火之中,只是敵軍步兵還沒發起全面進攻。
“斯塔林同志,我建議您撤退到烏拉爾地區。”朱可夫認為,只要斯塔林還在,蘇盟就有機會翻身。
“不,朱可夫,我是全軍最高統帥,我不能當逃兵。我堅信,莫斯科會是敵人的墳場,我們將在這裡擋住他們,再把他們打回去。”斯塔林不會走的。
這裡是蘇盟的首都,他在的話,能讓蘇軍及幾百萬民眾團結一致,擊敗敵軍,贏得最後的勝利。斯塔林內心知道這場戰役的勝算很低,但他要試一試,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機率。
“莫斯科失守,意味著這場偉大的保衛戰失敗了,即便我們退守西伯利亞,也要依靠米國才能活下來。偉大的蘇盟,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我們必須在莫斯科戰鬥下去。”
斯塔林的語氣很堅定。
“我們將與偉大的統帥一起戰鬥,保衛莫斯科,保衛蘇盟!”朱可夫表態,其他人也紛紛跟上。這個時候,不需要考慮其他的,跟著統帥戰鬥就是了。
斯塔林見留守將領團結一致,內心很是欣慰。其實,他已安排莫洛托夫前往烏法,將核心機構也遷移過去。一旦莫斯科失守,他有意外,那麼莫洛托夫將成為蘇盟的新領導人,繼續帶領蘇盟軍民戰鬥,直到勝利。
斯塔林一直是勇士。
斯塔林讓眾人坐下,繼續討論防禦計劃。協約國佔據絕對優勢,而蘇軍的戰線過長,會被不斷地分割。
“斯塔林同志,第聶伯河距離莫斯科公路路程有四百多公里,而我們的防線也是沿著這麼長的區域。從兩軍對峙的情況來看,我軍無法集中優勢兵力,甚至每一個點都處於敵軍的打擊之下。而在莫斯科北部,協約國一直在緩慢進軍,切斷我軍與北冰洋的聯絡。在伏爾加河一線,協約國佔領斯大林格勒後,一定會東進,切斷西伯利亞與莫斯科的聯絡。”
朱可夫將整體情況複述一遍。
“到目前為止,我軍唯一的機會在大盧基方向,這片區域是波羅的海人防守,戰鬥力相對較差。”
朱可夫說出來,不代表敢冒險,因為協約國打通了南北兩線的運輸線,光是擊敗弱小的波羅的海人,收復一些地區,是無法改變整體戰略局勢的。
“主動進攻就算了,我們沒有制空權,敵軍戰機抵達戰場上空,我們集中再多兵力也會快速失去優勢。”斯塔林說道,“我們防禦的目的是依靠堅固的工事,不斷消耗敵軍的進攻力量,而且,我們的燃料告急,飛機和坦克要找時機使用,無法大規模地打運動戰。這樣一來,前線的傷亡肯定很大,所以,你們要傳達下去,凡是修建堡壘區的地區,不能後退一步。”
斯塔林的話,定下了莫斯科的防禦戰略。
朱可夫等人沒有更好的計劃,眼下只能這麼打,等待轉機。
莫斯科在加里寧損失四個集團軍四十多萬人,把預備隊全部臨時整編,加上從遠東緊急調來的四十萬人,這才恢復到一百多萬的兵力。
7月1日,伊軍第2裝甲軍在雅羅斯拉夫爾擊敗蘇軍兩個步兵軍,抵達莫斯科北部。第2集團軍和第2裝甲軍行動緩慢,一直慢慢悠悠,邊清理邊進攻,吸引蘇軍的注意力,也掩飾攻擊高爾基的企圖。
第2裝甲軍和第2集團軍將在莫斯科戰役打響後,再轉向攻擊高爾基,等待南方集團軍群抵達。而他們就位後,協約國聯合司令部下達了決戰命令。
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