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父子談話(第1/2 頁)
當年段熲討伐西羌,李文侯就是麾下的軍吏。
因為作戰異常勇猛,又是出身涼州漢人,這才能夠坐穩湟中義從統領之位。
直到戰爭最終結束,段熲回到中央,李文侯留在地方,但是後者依舊是前者的舊部。
不只是李文侯,還有北宮伯玉,王國,宋建……基本都是段熲的舊部,就連董卓最初也是被段熲所推薦才能進入公府,之後擔任過羽林郎,又曾跟隨張奐作戰,這才能夠逐漸崛起。
漢朝的察舉制度,就是前輩提攜後輩,只要能在地方出頭的人,基本都在中央有著靠山,而在涼州能夠出頭的人,自然躲不開涼州三明,段熲,張奐,皇甫規!
李文侯就是段熲舊部,段熲死了,李文侯才會如此煩躁。
“怎會如此!難道朝廷忘記了是誰鎮壓羌族叛亂?”
對於段熲的死亡,李耀不知道其中經過了多少政治鬥爭,但是段熲作為功勳卓著的老將,最後卻是落得這般悽慘收場,漢朝皇帝還是一如既往的刻薄寡恩。
從高祖以及呂后開始,文帝,景帝,即便是雄才偉略的武帝,都是一般無二的刻薄寡恩,殺了李陵全族,讓他失去了所有的家人,為李陵說話的司馬遷,被施以宮刑切掉了小兄弟,對匈奴專用神將,霍去病,衛青兩人相繼離世之後,就開始寵信小老婆,最後逼得太子劉據只能造反以求自保,皇后衛子夫只能自盡以證清白……
雖然漢朝以及漢朝皇帝,對於華夏統一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勳,但是這種骨子裡的刻薄寡恩卻也是存在的。
“若是太尉還在,等你成年之後,就可以求太尉,也讓你入公府。”李文侯看向李耀:
“先做幾年郎衛,然後外放為官,不出十年就能升到兩千石,跟那董仲穎一樣,成為一任府君,我們李家就能登堂入室,可如今……”
說到這裡,李文侯滿臉怒容:
“一切都沒機會了,那該死的陽球,那些該死的關東士人,我們關西武人為朝廷出生入死,卻總是比不上那些關東士人逞幾句口舌之利!”
李耀聽到這話沒有出言反駁,但是據他所知,漢朝末年已經是宦官,外戚,士人的天下了,關西武人只能依附他們,才能有一塊立足之地。
而段熲就和宦官攪在了一起,這次發難應該主要是衝著宦官去的,並不是針對關西武人,李文侯誤會了,現在他們還沒有這麼重要。
但如今段熲已經死了,朝廷裡面再沒有一位能夠說上話,有分量的關西武人,至於董卓,目前還沒有這個資格,以後他們必然將會受到打壓。
不如趁此機會……
於是李耀朗聲說道:
“阿父,太尉在朝中為官多年,諸位中常侍都與太尉相善,那些害了太尉的人一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反而是我們,需要早做打算!”
李文侯聽到這話,看向李耀皺眉說道:
“你是什麼想法?”
李耀臉上滿是自信:
“如今太尉身死,諸多舊部必然都是憤憤不平,此時寫信聯絡他們,肯定可以輕易拉攏,日後大家守望相助,共同應對士人打壓!”
“這是自然。”李文侯平靜說道,眼中閃過一抹失望。
隨即就聽到李耀繼續說道:
“沒有太尉庇護,我們父子可以依靠的就只有鄉人了,阿父應該經常邀請周邊的豪強酋長,殺羊宰牛招待他們,如此施以恩義,日後這些鄉人定然傾力相助,同時……”
說到這裡,李耀聲音越發低沉,甚至眼中掠過一抹冷漠之意:
“等到他們喝的伶仃大醉,阿父還可以提及一下,這些鄉人被那些官吏盤剝的事情,跟著他們大肆唾罵這些士人出身的官吏,如果某位叔父最終按捺不住,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