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5 頁)
琛認為領導們將電視劇的鋒芒也損失掉了。
經過這兩道程式,無論那個所謂的鋒芒是在何處損失的,有一點恐怕值得肯定,就是《三重門》已經淪為一部極為平常的電視連續劇了。
向來原作者與導演之間的分歧就存在著,此中最為突出的人物當屬金庸金大俠。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似乎不應該譴責誰。
韓寒與金琛的矛盾在於編劇。據韓寒說編劇是金琛找的,根本就沒有讀懂自己的作品,一些諷刺老師的段子竟然用一種崇尚的手法拍攝,優雅的畫面,深情的道白,這令他極為不爽。
電視劇我還沒有看過,不好妄加評論。
如果情形正如韓寒所說,那必須得言明,此責任並不在編劇,而是導演,顯然,導演在與編劇共同進行作品改編的時候,可能也沒有明白那些諷刺的段落,所以在拍攝時就按著劇本的意思進行下去了。
當然,如果導演真的沒有注入自己對作品的認識的話,那也有一個理由,就是金琛導演從事的只是一個技術工種而已,只管拍攝,對作品的意識形態根本沒有考慮,全憑那位他所信任的編劇說了算。當然,這種可能性是微乎其妙的。
所以可以肯定地說,在對《三重門》的理解上,導演金琛與原作韓寒肯定是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金琛已經對《三重門》進行了一次打磨手術,但拿到電視臺,還是夠不上播出的標準,於是,領導們開始第二次手術。
對於一部電視作品進行手術一直以來就是那些領導的嗜好,否則也體現不出他們的水平來。最好的例子就是那部《呂布與貂嬋》,後來改名為《蝶舞天涯》。陳凱歌大導演都難逃這樣的噩運,何況一個小小的金琛呢。
在金琛的眼中,這次手術更為慘痛,歷時三年,砍掉了五集,成片中的鋒芒全部消失,成了一部中學生的生活片,與拍片時的初衷是相去太遠。
金琛導演唯有仰天長嘆。
說到中國的學生片,在武俠,白領,婚姻,涉案劇等盛行的今天,可以說是少到了極點。說得出來的只有《十七歲不哭》等有限的幾部。
其實,在中國影視界,學生片一直以來都是投資者不願觸及的題材。主要原因是一來賣不出好價錢來,二來極有可能遇到這個那個的形而上問題,結果就被斃掉了。
關於第一點賣不出價錢的問題很好理解,現在學生沒錢,除了行政要求以外,當然不會上影院看此類的電影,頂多買兩張碟回家自己看去。至於電視劇嗎,學習任務重,更沒有時間了。
但說到第二點,那可就是大問題了。
據我的印象,學生片以美國韓國為多,許多片子極具觀賞價值,但中國引進大片這幾年來,幾乎沒有一部學生片,究其原因自然在於那些片子都有一些不合行為規範的東西,必須刪掉,可如果一刪掉,一部九十分鐘的電影恐怕只剩下四十分鐘了,所以還是不引進為妙。
這樣說來,外國的少年原來個個都是問題少年,即使影片的結尾他們合乎規範,但那個過程也怕中國學生會效仿。
電影如此,電視劇更是這樣了,《流星花園》火得一塌糊塗,不合行為規範,不能引進,*之。
說到這裡,我琢磨了一下,什麼樣的影片是合乎規範的呢?
《十七歲不哭》的作者李芳芳也是七十年代的人,在她的筆下,青春,朝陽,感動,反正是挺上進美好的,每一個人有個性,沒毛病。
但全套看過之後,這難道是我的學生時代嗎?
不是,完全不是,她一定在迎合著什麼。
我是七十年代的人,看反映同時代的學生生活片《十七歲不哭》時勾不起我的半點回憶,只能用一個字評價,假!
其實說這部片子假呢,卻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