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第2/4 頁)
滿當當的,這又咋整?”
岐伯捋了捋鬍鬚,繼續說道:“經脈空虛,絡脈滿盈,那就反過來了。這時候,腳踝那塊兒(尺部)熱得跟小火爐似的,還鼓鼓的,說明氣血都往那兒跑了;而手腕的脈搏呢,就顯得冷清又澀滯了。這種情況啊,春夏兩季可得小心了,一不小心可能就‘掛’了;但到了秋冬,反而能緩口氣,有了生機。治療嘛,就得講究個‘平衡之道’——絡滿經虛的,咱們就灸灸腳上的陰經穴位,刺激陽氣下行;經滿絡虛的,則反過來,刺手上的陽經穴位,引導氣血回流。”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又丟擲一個難題:“那啥是‘重虛’呢?聽起來好嚴重的樣子。”
岐伯收斂了笑容,認真解釋起來:“重虛啊,就是脈氣虛弱加上尺部也虛,這就好比一個國家的國庫空虛,邊防也鬆懈了,內憂外患一起上,能不嚴重嗎?具體表現就是,脈摸起來沒勁兒,尺部也軟綿綿的,走路都像踩在棉花上,飄飄忽忽的。這樣的病人啊,如果脈象還算滑利,說明還有點生機,能救;要是脈象澀滯不前,那就危險了,得趕緊想辦法。”
說到這裡,黃帝忍不住嘆了口氣:“聽起來好複雜啊,那這種重虛怎麼治呢?”
岐伯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治嘛,就得看具體情況了。但總的來說,就是要補氣、調血、平衡陰陽。氣虛嘛,就像氣球沒氣了一樣,得慢慢吹起來;尺虛,就像腿軟走不動,得加強鍛鍊;脈虛,就像河流乾涸,得引水灌溉。總之,就是要讓身體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活力和和諧。記住,滑則生,澀則死,這脈象就像生命的指示燈,咱們得時刻關注著。”
黃帝問:“老岐啊,你說這寒氣要是突然往上衝,脈象又滿又實,這人還能咋樣?”
岐伯捋了捋鬍子,慢悠悠地說:“嘿,這脈象要是實中帶滑,那就像冬天裡的一把火,生命力旺盛,能活;但如果這實脈還逆著來,就像逆水行舟,難上加難,怕是要涼涼了。”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那要是脈象實滿,但手腳冰涼,頭卻熱得跟火爐似的,這又怎麼說?”
岐伯想了想,答道:“這嘛,得看天時地利人和。春秋兩季,天氣溫和,人體也容易調和,還有救;但要是冬夏極端天氣,那就像冰火兩重天,難啊!”
黃帝接著問:“再問你個難的,脈象浮而澀,身體還發熱,這豈不是火上加火?”
岐伯搖了搖頭,嘆息道:“這種情況,就像是油箱漏油還猛踩油門,車早晚得報廢,人也一樣,凶多吉少。”
黃帝不死心:“那要是人看起來腫得跟發麵饅頭似的,脈象又急又大還硬邦邦,尺脈還澀得跟沒油的車鏈子似的,咋整?”
岐伯笑了笑:“這時候啊,就得看手腳溫度了。手腳暖和的,還有希望;手腳冰涼的,那就懸了。這就叫‘從則生,逆則死’,跟著生命的節奏走,才能活得久。”
黃帝好奇地問:“怎麼個從逆之法?”
岐伯解釋道:“簡單說,手腳暖和就是生命之火還在燃燒,是‘從’;手腳冰涼就是生命之火快熄滅了,是‘逆’。就像咱們烤火取暖,火旺人就暖,火滅人就冷。”
黃帝話題一轉:“對了,小孩子發熱,脈象細小得像根線,這咋整?”
岐伯答:“小孩嘛,體質嬌嫩,脈象雖小,但只要手腳溫溫的,就有救;要是手腳冰涼,那就得趕緊想辦法了。”
黃帝又問:“那小孩子中了風熱,喘得像拉風箱,肩膀一聳一聳的,脈象咋樣?”
岐伯說:“這時候脈象實大,就像小河突然氾濫。如果脈象緩和,說明還能控制;要是急得像瀑布一樣,那就危險了。”
黃帝繼續深入探討:“腸子出問題,便血怎麼辦?”
岐伯回答:“身子發熱,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