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齊論篇第五十一(第1/2 頁)
黃帝有一天閒來無事,便拉著岐伯老師聊起了天,他一臉好奇地問:“嘿,岐伯老師,您說說看,咱們在針灸的時候,那針扎得深點淺點,裡頭有啥講究不?我這心裡頭啊,總是琢磨著這事兒呢!”
岐伯老師一聽,笑眯眯地捋了捋他那長長的白鬍子,慢悠悠地說:“哎呀,黃帝啊,你這個問題可是問到點子上了。咱們中醫針灸啊,講究的就是個‘精準’二字。要說這刺的深淺之分,那可是大有學問的。你聽好了,我給你細細道來。”
“首先啊,咱們說‘刺骨者無傷筋’。這就像是你在玩遊戲時,目標是打倒那個隱藏在骨頭後面的大boss,但你得小心別誤傷了旁邊的小兵——筋絡。在咱們身體上,那些深藏的穴位,往往與骨頭緊密相連,比如‘環跳’穴,它就在股骨大轉子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下針時得穩準狠,直取要害,同時還得確保不影響到周圍的筋腱,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疼痛或損傷。”
“再來說說‘刺筋者無傷肉’。這就好比是在織毛衣時,你得小心翼翼地把線穿過針眼,而不能把旁邊的毛線也給扯亂了。在針灸中,有些穴位直接作用於筋腱,比如‘陽陵泉’,它位於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是治療筋骨疾病的要穴。下針時,手法得輕柔而精準,確保針尖只在筋腱間穿梭,不傷及周圍的肌肉組織,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接下來是‘刺肉者無傷脈’。這就好比你在切水果時,既要切得乾淨利落,又不能傷了裡面的籽兒。咱們的身體裡,肌肉與血管交錯縱橫,比如‘足三里’穴,它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是調理脾胃、增強體質的明星穴。下針時,得找準肌肉間的縫隙,避開下方的血管,這樣才能安全有效地刺激穴位。”
“說到‘刺脈者無傷皮’,這就有點考驗技術了。你想啊,血管那麼細,還得在保護面板的前提下進行操作,難度可不小。不過,咱們中醫講究的是‘氣至病所’,有時候透過特定的手法,比如‘提插捻轉’,可以讓針感直達血管周圍,而不傷及表皮,達到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效果。比如‘列缺’穴,它位於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是治療頭項部疾病的重要穴位。”
“至於‘刺皮者無傷肉’,這看似簡單,實則不然。面板是咱們身體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敏感的部分。在針灸時,雖然有些穴位淺在皮部,比如‘皮內針’療法,但下針時仍需細心,確保針尖只在表皮下淺刺,不傷及真皮層下的肌肉組織,這樣才能既安全又有效。”
“最後,‘刺筋者無傷骨’,這更是對咱們針灸師技藝的考驗。筋腱與骨頭緊密相連,卻又各自為政。在針灸過程中,我們必須清晰地分辨出筋腱與骨頭的界限,確保下針時只作用於筋腱,而不傷及骨頭。比如在治療膝關節疼痛時,我們會選擇‘膝眼’穴,它位於髕骨下方兩側凹陷處,下針時需格外小心,以免誤傷關節軟骨或骨骼。”
黃帝一臉好奇地問:“哎,岐伯啊,你說的那個‘精準下針,不傷無辜’的絕技,到底是怎麼個操作法?給朕細細道來!”
岐伯老先生捋了捋鬍鬚,笑眯眯地說:“陛下,這學問可深了。簡單來說,就是咱們扎針的時候,得跟武林高手一樣,指哪兒打哪兒,還不能誤傷無辜。比如說,你想刺激骨頭邊上的穴位,但不想碰到筋,那就得讓針尖剛好到筋旁邊就停,別往裡鑽,這樣筋就安然無恙了。反過來,你要是隻想動動筋,那就得在針尖碰到肉的時候就收手,別讓它深入筋的領地。以此類推,刺肉別傷脈,刺脈別破皮,講究的就是一個‘恰到好處’。”
“那具體來說呢?比如咱們現代人身上的穴位,怎麼操作才能既有效又安全?”黃帝追問。
岐伯笑了笑,接著說:“好嘞,咱們就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