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有恩(第2/4 頁)
只不過這恩情對她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卻是四捨五入在三言兩語間救了我一命。”
“當年,我尚且年幼不知事,父親本想給我裹腳,猶豫不決的時候,自覺有些下不去手,夫人見他有心事,細問之下,才知道了他的心思。”
“那時,是夫人攔下了他。”
在這個時代,裹足是女兒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人人都知道裹小腳痛苦。
甚至因此而死的姑娘也不是沒有。
可人人也都知道,不裹小腳的話很難嫁得出去,再加上人人都說,裹小腳的女人才是大家閨秀,是千金小姐的象徵,有著富貴的命格,想嫁入好人家,非得裹小腳不可。
而大腳的女人是下等人家的命,只適合下地幹活的。
長此以往,這陣妖風吹遍了大江南北,掀起了歷朝歷代的一波裹腳風潮,而這股子歪風邪氣在近代都尤為鼎盛。
甚至很多人都是“自願”裹腳。
她們會覺得這種畸形的美才是真的美。
即便律法都不能阻止這等民間風潮。
自古以來,人在追求“美”的道路中都格外竭盡全力。
也因此,這裹小腳也被捲成了三六九等——三寸金蓮、四寸銀蓮、五寸鐵蓮。
其中以三寸金蓮最優。
那時候講究“三寸金蓮四寸腰”,大概意思是,女人的小腳不超過九厘米,腰寬不超過十二厘米,才是絕頂的美人。
而為了這三寸金蓮,很多姑娘家自五歲起就開始了第一次的纏足,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纏足的女孩要被纏上三次,才能成為傳說中的“三寸金蓮”。
且不說這個過程疼入骨髓,最後這雙腳也會變得像煮熟的羊蹄一樣,又醜又嚇人。
再加上因為骨骼的畸形,會導致這雙腳的縫隙角落很難清潔到位,即便是不發炎病變,也會反正它們惡臭難聞,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那句古話——“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你想給你的女兒裹腳,不過是想讓她以後嫁得好,活得好,可裹腳的痛苦會伴隨她一輩子,裹腳換來的好還是沒影兒的事兒,但裹腳的痛肯定是結結實實得受的!”
“與其讓孩子受這種苦,不如讓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長大,以後孩子成年了,如果她願意相夫教子,讓她打鋪子裡找個合心意的掌櫃嫁了過安生日子,有我在,定然不會有人敢嫌棄她,也無人敢怠慢她;若是她想做一番事業,給她個鋪子讓她打理也不無不可,左右不能苦了她。”
“若是我記得沒錯的話,你夫人也纏了足,你摸著良心說,那雙腳,你瞧著當真覺得好看麼?”
纏足的痛苦老沈即便不曾經歷,可在見識過母親和妻子的痛苦經歷後,他也無法心安理得的說出一句輕飄飄的“別人都這樣過來的”。
纏足好在哪兒呢?要他自己說,多半是好在,把女人圈在那四方大院裡,讓男人覺得安心,不用擔心她跑了。
即便是想跑,依著那雙小腳,也走不了多遠。
作為受益者,他不能說這事兒對他來說“不好”,但是作為一個父親,他也不能說這事兒是對女兒“好”。
段寶珠和段母都沒有纏足,段母是因為在家中是備受寵愛的嬌小姐,她的父母捨不得女兒纏足,於是躲過了一劫。
而段寶珠卻是因為她親生父親酗酒,把她親生母親買來給她纏足的裹腳布拿出去當了換酒喝了。
而等她被賣掉的時候已經十二歲了,骨骼已經長成再纏足也晚了,若是硬要給她纏足,耽誤的時間久了,誤了她的花期,可是歌舞廳的損失,因此才讓她逃過了一劫。
最終老沈還是放棄了給女兒纏足。
他心裡明白,段寶珠儘管不是什麼好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