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1/5 頁)
市西市裡麵人流湧動,徹夜不息。就連李世民也大筆一揮,放了皇城宮女內侍們一夜的假,讓他們好好感受一下過年時的熱鬧氣氛。
就這樣一直過了上元,朝臣們也恢復了朝會。
接下來,李世民在貞觀元年的第一次朝會上釋出了一系列政令。其中像什麼種農扶商之類的大政方針自不用說,令張允文感到高興的卻是他手中幾樣機構的正規化。
在朝會前一天,李世民將張允文找到顯德殿,不,現在叫做麟德殿。終於,李世民將最後一絲前東宮的烙印也擦除了。
在麟德殿,李世民向張允文詢問如何處理現今他手中掌握的三個機構。
張允文頓時便將思考已久的規劃搬了出來。
首先是偵察營。這是張允文的立身之資。他建議在現今偵察營的基礎上進行擴編,編制為一千人。剛好三個折衝中府的人數。這三千人不屬於府兵,而屬於大唐的募兵,乃是職業軍人。這些偵察營士卒平素歸轄於兵部,若是調動,需要皇帝調令、兵部文書、將軍虎符,三樣缺一不可。平時訓練,戰時則專司開路、刺殺、破壞等任務。設將軍一名,中郎將五名,各級校尉若干。
接著便是情報網路。這讓張允文有些猶豫。猶豫是將調查院納入三省六部的體系之內,還是納入軍事體制之內,抑或是和偵察營一樣,單獨設立,由皇帝直接掌管。於是張允文便將這個選擇扔給了李世民。李世民沉吟良久之後,才幽幽道:“唉,還是由朕自己掌管算了!若是放在三省六部或是軍隊裡面,品級太高了容易讓人議論,品級太低又難以開展工作!朕親自管著,再讓他的品級低些,這樣既好管理,又好辦事!”
雖然張允文認為這樣還有很大的弊端,但猶豫片刻,卻沒有將腦海中的話說出口。
最後便是他新掌管的將作監。將作監原本隸屬於工部,不過張允文在將作監這段時間裡,工部沒有人過來指手劃腳,想必是得到了李世民的暗示。而且他在將作監的這段時間裡,出了一些成就,如手雷的製造已經進入流水線階段,每日產手雷可達兩百枚。而新式冶鐵法冶煉出來的鐵水打造的武器,比起原先的武器,硬度更高,刃處更加鋒利。光是這兩樣,就讓李世民堅定了將作監有大用的想法。
於是,張允文乘機提出將將作監從工部分離出來,連同其他幾個武器研究製造的機構組成一個新的部門——裝備寺,與九寺同列,隸屬皇帝管轄。
李世民聽了這建議之後,頓時沉默不言。
看到李世民皺眉的樣子,張允文只好將建立參謀制度和軍事院校的建議擱下,等上一段時間再提出來!
貞觀元年的第一個朝會上,內侍拿著一份份聖旨宣讀起來。
第一份是統一度量衡。門下省眾官員毫無異議順利透過。
第二份是關於偵察營的聖旨。李世民完全採納了張允文的建議,聖旨上點點詳細盡數到來。然而這一份聖旨在門下省這裡卻遇到一些阻礙。一些官員不由問道這偵察營是何方神聖,竟然需要單獨設立!
然而知道偵察營的封德彝、宇文士及、房玄齡等人齊齊提出支援。三人中封德彝和房玄齡乃是尚書左右僕射,宇文士及是中書令,三名宰相鼎力支援,門下省也只好透過了這份聖旨。
至於第三份關於調查院的旨意,卻遭到了反對。卻是各處官員對於這情報系統都有一份興趣,有人甚至建言將其一分為二,由戶部和十二衛分別管轄。李世民頓時青著臉將這份聖旨壓下。
第四份是將作監升為裝備院之事。李世民沒有將其級別提為寺,而是提成了院。不過其待遇有所改善。
眼看門下省又要駁回這旨意時,張允文不由想幾名熟識的朝廷文官大佬,如房玄齡、長孫無忌、唐儉等人暗暗施加眼色,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