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刺論篇第六十三(第3/8 頁)
消散。而且哦,這還是個“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神奇法則,左邊的痛就扎右邊的大敦,右邊的痛則反之,是不是很玄妙?
再來說說那“足太陽膀胱經”,這可是咱們身體裡的“長城防線”,一旦有邪氣入侵,頭啊、項啊、肩啊,這些地方就開始鬧意見了,痠痛、僵硬,簡直讓人苦不堪言。不過,中醫早就準備好了應對之策——咱們要找的,是“至陰穴”。
至陰穴,一聽這名字就知道不簡單,它位於咱們小腳趾外側,指甲根角旁也是約0.1寸的地方,就像是守護腳趾的小精靈。對付頭項肩痛,只需輕輕一針,扎入至陰穴,嘿,那叫一個“針到病除”。如果一針下去,疼痛還沒完全撤退,別急,咱們還有後招——那就是“崑崙穴”。崑崙穴在咱們的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那可是個深藏不露的高手。左右交替來幾針,就像是給身體進行了一場深度的“疼痛按摩”,保證你不出一頓飯的功夫,那些疼痛啊、不適啊,都跑得無影無蹤了。
如果你不小心讓“邪氣”這位不速之客,悄悄溜進了你手陽明大腸經的經絡裡,嘿,那可就熱鬧了!它不僅會讓你覺得胸口氣鼓鼓的,像是裝了個小氣球,還讓你喘得像剛跑完馬拉松,更別提那股子從胸口蔓延開來的熱辣辣的感覺,簡直就像是吃了頓沒加冰的麻辣火鍋。
不過別怕,咱們老祖宗早有對策!他們說啊,這時候就得拿出針灸這門“神秘藝術”來,對準你大拇指旁邊那根手指(也就是咱們現在說的食指),在指甲蓋邊緣,差不多像韭菜葉那麼寬的地方,左右兩邊各來那麼一針。記住哦,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就像是給身體玩了個小小的“映象遊戲”。就這麼簡單幾針,嘿,你還別說,效果就跟吃了頓清爽的涼拌黃瓜一樣,瞬間舒服多了,前後也就一頓飯的功夫!
再來說說這“臂臑”之間的問題,這可是個容易讓人胳膊“罷工”的地方。一旦邪氣在這裡安營紮寨,你的胳膊就像被施了魔法,想彎都彎不了。這時候,咱們得找到它的“軟肋”——就在你手臂外側,肘尖上面那塊肌肉隆起的地方,輕輕按一按,找到那個讓你“哎喲”一聲的點,沒錯,那就是我們要“動手”的地方了。不過別急,這針法還有個小講究,得根據月亮的圓缺來定。月圓之夜,你就多扎幾針,好像月亮在給你加油鼓勁;月缺之時,就少來幾下,讓身體慢慢恢復元氣。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古代版的“月相療法”,既科學又帶點浪漫呢?
咱們繼續聊聊這“月死生為數”的針法。這其實是一種根據自然規律來調整治療頻率的方法,古人認為人體與自然界息息相關,月亮的圓缺變化也會影響人體的氣血執行。所以,他們根據月亮的盈虧來制定針灸的次數,既順應了自然,也達到了調理身體的目的。這種智慧,真是讓人不得不佩服啊!
咱們來聊聊一段古時候醫學寶典裡的神秘篇章,那可是關於身體小秘密和奇妙治療法的大揭秘哦!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古代的大俠,不慎被“邪氣”這個小調皮鬼纏上了足陽蹺這條經絡,結果眼睛疼得像被火烤,從內眼角開始蔓延,那感覺,嘖嘖,可不好受!不過別怕,咱們有妙招!
首先,咱們得找到這位“邪氣”大人的藏身之處——外踝之下,差不多半寸的地方,對,就是那個微微凸起、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個小酒窩的位置。記住,要左右開弓,左邊疼就刺右邊,右邊疼就刺左邊,這可是古代神醫們流傳下來的“平衡大法”。想象一下,你拿著一根細細的銀針,輕手輕腳地靠近那個神秘穴位,就像武俠小說裡的“一陽指”,只不過這次咱們是溫柔的“一針解千愁”。刺完之後,溜達個大概十分鐘,也就像現在咱們飯後散步一圈的時間,嘿,眼睛不疼了,世界又變得清晰明亮!
再來說說,如果有人不小心從高處跌落,那可不是鬧著玩的。體內惡血淤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