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先聞其名!(第2/2 頁)
行儉就是出身定著房,按輩分算是還是她堂侄。且定著房在朝的大小官員,足有三十餘人。
貞觀十七年,李治入主東宮,其與梟氏共為良娣。永徽元年,晉位貴妃,在後宮中,鄭貴妃位居四妃之首,地位僅次於皇后。
雖然,最初寵冠六宮的人是梟氏,但鄭貴妃出身於頂級門閥滎陽,作為五姓七望中的一員,其家世極為顯赫,便是蟒、梟得意之時,亦不敢得罪。
顯慶二年,李治首次攜文武百官與皇子后妃搬到東都洛陽居住,而那時距,王皇后和蕭淑妃被廢已有將近兩年的時間,天后已然母儀天下。
在天后與蟒梟激烈爭鬥中倖存的鄭貴妃,卻在時邕坊購置私宅,其府邸位於洛陽上林官園之北,乃前隋宰相-蘇威宅邸,搬出皇宮獨居之今。
後宮嬪妃多出身世家、官宦之族,鄭貴妃出身再好,也不過是個嬪妃。
但與其他,事事順從皇帝的嬪妃不同,鄭貴妃的這種“離經叛道”的行徑,即便再有家世依靠,也免不了口誅筆伐。
奇怪的是,此事竟然得到了二聖的允准。這種變相“合離”非得沒有觸怒李治,甚至天后還特意下旨擴建,一應禮遇、供應,一律不變。她也成了是唯一可以在宮外立府的嬪妃。
李洽十幾歲便在皇帝身邊做侍衛,對他的脾氣那是再清楚不過了,外圓內方、膽大心細,凡他要做的事情,無不達成。哪怕前面擋的事枕邊人或至親,也絕不會手下留情。
但對鄭貴妃不同,李治對她很是尊重,對她的要求也從來是無有不準。當然,鄭貴妃也是進退有度、個性恬淡的性子,從不參與宮廷鬥爭,過去在宮中時,與天后關係頗近。
且在滎陽鄭氏威望極高,她的話幾與族長相同。所以,對這位庶祖母,是萬萬慢待不得的,否則即便二聖不怪罪,也把鄭氏的人得罪了。
這些天,衛隊的弟兄們對殿下收服帝王之劍,是議論紛紛。李洽、韋晉雖然表面喝斥他們言多有誤,但心裡對李守義還是寄予厚望的。犯不著因為小節,得罪一大門閥。
當然,怕殿下不去,李洽還補了一句,鄭貴妃得知殿下在太室山學藝,生活多有不便,特意備下了三十車用度供殿下支用。
李守義微微一笑:“當官不打送禮的,長者如此偏愛,本王也不能失禮不是。”
“沐浴更衣,本王要當面向貴妃至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