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音樂的質量在下降(第1/2 頁)
之前說過,自打選秀的新模式出來以後,各大電視臺、網際網路大鱷都來分一杯羹,但俗話說得好,第一個吃螃蟹的是天才,後邊爭相模仿的是庸才,批次粗製濫造的就是蠢材。
所以很多電視臺都在圖變,之前的選秀節目,由馬桶臺最先引進模仿吃到了甜頭,之後是折藍臺也跟著分了一杯羹。
後續出的選秀節目就泯然眾人矣了,但這些電視臺和網際網路大鱷手下的編劇作家們也不是蠢蛋,知道術業有專攻,這一條路不行就換一條道。
奇異影片入口網站開發出了《新說唱》選秀,目前搞得有聲有色的,替大把的中專畢業生提供了新出路。
優豆影片入口網站,挖掘出舞蹈這一特點,整出《這就是舞蹈》的節目,在舞蹈方面另闢蹊徑。
儘管質量一般般,但對於看膩了一般的選秀的觀眾而言,開發出新模式,有別於那些已經爛大街的選秀。
畢竟練習生的數量基礎就那麼多,你辦選秀他也辦選秀,你方唱罷我登臺,幸運出道的就不提了,那些沒出道也沒有別的公司簽約的練習生,收拾好行裝參加下一個節目。
被觀眾們戲稱為“回鍋肉”。
有一些甚至都達到了老臘肉級別,屬於第一檔選秀綜藝就積極參加,如今已經參加了第六次選秀了,從小鮮肉熬到了大叔。
試問觀眾每天都看到這一幫熟悉的面孔,怎麼會感興趣呢。
至於選秀綜藝的套路基本上也快被摸清楚了,一上來一定有一個刺頭的,要坐c位,來幾個唱歌還行舞蹈可以的,充當中流砥柱,然後選幾個比較異類的吸引眼球,炒作一番看看能不能被觀眾投票投到出道位去。
最終出道名額實際上已經內定,而之前所有的都是節目組營造的熱點衝突罷了,觀眾們看爽了就行,至於最後出道的人,不是粉絲……還真沒幾個人在乎。
就在這種越來越粗製濫造的選秀中,番茄臺的這位張導演捕捉到了一絲商機,他致力於為番茄臺也打造一檔高收視率的選秀性質的節目。
有其他網際網路大佬在前面蹚水,張導演也是摸索到了一條新出路。
作為導演的他耐著性子,坐在家裡把這些年所有的選秀綜藝從頭到尾看一遍,他最終的出來的結論是,音樂的質量在下降。
第一檔開山式的選秀綜藝,到最後的公演舞臺時表演的幾首唱跳類歌曲,水平是不差的,達到【聲名鵲起】級別的作品也有好幾首了。
往後到第二檔、第三檔綜藝開始,【聲名鵲起】的歌曲已經是鳳毛麟角,整個選秀綜藝看下來能出一首都很不容易。
到了如今才剛結束的一檔選秀綜藝,你能想象到最後成團出道的歌曲的質量居然只有【初出茅廬】這種水平麼?
有些綜藝是為了斂財可以理解,但有一些綜藝也是投入不少錢的,張導演作為行業內的人,他全部門清。
這個問題追根溯源,實際上就是近些年大量的選秀綜藝成堆的出,後邊做文創的作曲家、作詞家們已經被掏空底子了。
寫一首歌,尤其是一首好歌,是需要一點時間的,除非你當場靈光一現,思如泉湧一般,才能在很短的時間裡寫出佳作。
那其餘大部分的時間,只能出一些稀鬆平常的歌曲。
張導演還專門對一些負責編曲作詞的公司進行一些調查,發現這些年,好多中小型的公司接到了大批次的選秀練習生背後經紀公司給的訂單。
養活了不少公司,但也因為如此,這些公司也沒有再出過一個黃金級別的作家。
腦子都是商業化,能寫出什麼好的作品。
張導演越想越覺得自己似乎也該給這些幕後的作曲家、作詞家一些曝光的機會,正好也可以讓觀眾看一看,一首歌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