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第1/2 頁)
因為剛經歷過刺客事件,韓健心下有些擔心女皇的安危。但見女皇興致盎然,韓健未多提。
一行人離開清虛雅舍,同往廷尉府而去。
出了門口,韓健瞅著機會單獨問楊曦道:&ldo;……你姐姐為何出宮?&rdo;
楊曦語氣淡然道:&ldo;哦,今日是大考之日,家姐本要去考試院巡查,她與我一起出宮,問我去哪,我說來找韓兄,姐姐便說一同過來看看。嘿,韓兄不必拘謹,其實家姐這人很好相處,待人友善。&rdo;
會試舞弊,案子牽連甚廣。現在會試重開,女皇親自去考試院督導一下考生和監考人員,也算是體現她對此次考試的重視。
韓健無奈嘆口氣,說什麼女皇待人友善那是待楊曦這樣孩子心性的弟弟,女皇能以一介女流穩定住朝綱,生殺大權在手,那魄力豈是一般女人所能具有?
治國者,仁慈一向為其標榜,但卻非其本性。
韓健跟楊曦沒說多少話,女皇已經轉過身看了眼正在&ldo;咬耳朵&rdo;的二人,故意對韓健說道:&ldo;在下不常出門在洛陽城走動,韓公子可否沿途介紹一番?&rdo;
韓健快走幾步,湊上前道:&ldo;寧公子見諒,在下也初到洛陽……還不太熟悉。&rdo;
&ldo;哦?&rdo;女皇微笑著白了韓健一眼,好像在說,你小子推搪。
司馬藉自告奮勇道:&ldo;這位寧兄,我來洛陽也不長時間,但走的地方不少,給你指點指點?&rdo;
司馬藉要湊前,卻再次被韓健拉開。
司馬藉兩次被韓健阻止與&ldo;寧公子&rdo;接近,有些不解,但被韓健惡狠狠瞪了一眼,又有些識趣靠往一邊。在一起當了這麼多年朋友,韓健的性格他也瞭解,但凡韓健極力阻止卻又不肯明說的事,一定有背後深層次的原因。
楊曦道:&ldo;那就由我來給寧公子介紹……&rdo;
一行連同韓健的隨從有二十多人,聲勢浩蕩往廷尉府方向走去。一路上倒也平靜,平日裡話不少的林小夙一路上都在抹眼淚,以至於路上大多數時候只有女皇和楊曦在說話,司馬藉偶爾搭腔一句。
&ldo;這位林姑娘,你為何一路不語?&rdo;女皇最後也發覺了林小夙的異常,關切問道。
司馬藉道:&ldo;今日廷尉府過堂的那個殺人犯是他外甥。&rdo;
韓健又瞪了司馬藉一眼,嫌他話多,韓健自己去跟女皇解釋幾句,把案子的始末大致說了下。主要強調了是孫家惡少孫保帶人強搶民女在先。
女皇聽完微微頷首而不語,沉默片刻後才問道:&ldo;當時韓公子在場?&rdo;
&ldo;嗯。還有顧老和崔老……&rdo;在外面,韓健沒有直呼顧唯潘和崔明禮的名諱和官職,&ldo;當時死者還跟二老起了衝突,幸好在下及時制止。&rdo;
女皇沒就案子作出任何評價,只說道:&ldo;過會看看廷尉府如何審案。&rdo;
說話間一行已到廷尉府前,此時廷尉府門前聚集了不少百姓,廷尉府的大門尚未開啟,犯人過堂尚未開始。朝廷為顯政治清明,規定各地官衙在每月特定時間過堂審案,同時允許百姓旁觀以正視聽。這次是廷尉府少府呂哲上任來的第一次公開過堂,中間又要審一起殺人案,一起匪徒案,因而來聽審的百姓不在少數。
在魏朝,也只有洛陽城這等富庶之城,才有很多閒散百姓過來聽審。
到府門前,衙門口的日晷顯示還有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