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我們是布哈拉人請來的救兵(第1/4 頁)
我們是布哈拉人請來的救兵
數千名赤騎在西門前一百多米停住,守軍們攀著垛牆,看著下面的騎兵,心裡說不出的得意。
你們來晚了!
城門外空曠無比,站在高聳的城樓上,一眼可以看到幾十裡外,你們的坐騎跑得再快,也沒有我們動作快啊!
不過今日是怎麼了?
布哈拉國的騎兵衝過來,邊界的哨樓怎麼不點火燒煙報信示警。
布哈拉國的狗賊奸詐狡猾,肯定偷襲了哨樓,但是終於在我們西門前功虧一簣。
守軍突然發現,還有一支赤騎,大約三千餘騎,從大隊分出來,繞過西門,沿著南邊城牆,向東門而去。
俺的干城不大,又地處狹長的山谷入口,只開了東西兩門。
守軍看到此景,不由哈哈大笑。
布哈拉人怎麼這麼傻啊!西門沒趕上,還想繞到東門去?
來不及的!
你們難道不知道西門的鐘聲一敲響,東門聽到聲音馬上就會關門落鎖。俺的乾地處要衝,百年來被幾方勢力來回地搶奪,這點戰備意識和準備還是有的。
你們在西門沒趕上趟,再呼哧呼哧地跑到東門,十幾二十分鐘都過去了,那邊早就嚴陣以待,給你們吃個美味可口的閉門羹!
西門守軍們指著下面的布哈拉人,恥笑他們的愚鈍。
心有餘悸的他們笑得格外開心,格外誇張,恨不得把剛才心都跳出嗓子的緊張,用歡快的笑聲都消散掉。
西門前的「布哈拉」赤騎一聲不吭,如同寂靜的山林。
上百面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偶爾響起的馬嘶聲,就像天山森林裡突然響起的鳥叫聲。
這種蘊含著無窮力量的沉寂,讓西門守軍的笑聲逐漸低落。
他們不像是布哈拉人!
布哈拉人其實就是烏孜別克汗人,跟俺的幹(安集延)人一樣的,都是金帳汗國楚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叫烏孜別克汗,自稱烏孜別克汗人。
元史稱其為月即別人。
金帳汗國崩潰後,他們向南遷移至哈實哈兒丶俺的幹丶撒馬爾罕丶布哈拉等地,跟當地百姓混居,逐漸形成不同的族群。
他們有著同樣的宗教信仰,說著差不多的語言,有著相近的習俗,長相也沒有差異,只是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概念,都是按照居住地來分。
俺的幹人丶布哈拉人丶撒馬爾罕人。
城樓上的俺的幹守軍,看著城下的赤騎,越看越不對勁。
這些人隊伍整齊,沉寂如山的軍容與布哈拉人不同,肅殺的氣勢悄然瀰漫開,彷彿遙遠草原上遷移過來的狼群。
蒙古人!
俺的幹守軍腦海裡猛地冒出一個詞,嚇得心肝尖尖亂顫。
不可能,怎麼可能是蒙古人!
葉爾羌國汗王一脈是成吉思汗第二子察合臺的後裔,部眾主體是朵豁剌惕部,漠北蒙古部落一支,被成吉思汗分封給了察合臺,跟著一起遷居到天山南北路。
隨著察合臺汗國分裂,天山北路成了亦力把裡部落聯盟,部分朵豁剌惕部南遷至天山南路和哈實哈兒一帶。
百年裡逐漸與當地融合,不再被視為蒙古人,成為葉爾羌人。
在俺的幹人的眼裡,在衣烈河(伊犁河)一帶堅持遊牧,以亦力把裡(伊寧)為中心的亦力把裡部眾,都算不上是真正的蒙古人。
因為他們跟俺的幹人丶葉爾羌人習俗信仰都相差無幾,已經沒有草原上野狼的氣息。
在俺的幹人眼裡,真正的蒙古人最近的也在金山。中間隔著亦力把裡的千里大草原,蒙古人怎麼會突然跑到這裡來了。
難道蒙古人又一次西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