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第1/4 頁)
&ldo;你既然已經隱瞞了陛下駕崩的訊息,這件事情就別再插手了,&rdo;伏壽咬斷了線頭,對著陽光看了看,確定看不出陣腳之後,才放下荷包對沈嫻說道:&ldo;我下道懿旨,將你從陛下遇刺的事情裡撇出去,再把葬禮的事全權委託給你就行了。&rdo;
沈嫻看著伏壽,嘆了口氣:&ldo;你真的不想走?&rdo;
&ldo;能去哪兒?&rdo;伏壽搖搖頭:&ldo;習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如何能適應四處奔波?&rdo;
說的也是,不過還是狡辯,沈嫻很像告訴伏壽,如果真的不想在宮裡待了,她可以把她送去益州,置辦個大寨子,買點丫鬟僕人伺候著,日子怎麼瀟灑怎麼來。伏壽畢竟還年輕呢。
但是當沈嫻看著伏壽平靜無波的雙眸時,她卻什麼都說不出來了。
最後,沈嫻也只能說這一句話了:&ldo;你開心……就好。&rdo;
&ldo;沒什麼開心或不開心,&rdo;伏壽笑了笑:&ldo;過日子罷了。&rdo;
過了一會兒,伏壽又說道:&ldo;董婉兒那裡……&rdo;
&ldo;你猜我弟弟留給楊司空的遺詔是什麼?&rdo;沈嫻沒有直接回答伏壽的話,而是似笑非笑地問:&ldo;給我套上個公主的名頭,將帝位傳給我,還有呢?&rdo;
&ldo;我猜,陛下會讓你在登基之後,將董婉兒的孩子封王,&rdo;伏壽輕描淡寫地說:&ldo;不管男女,他將來都不得繼承皇位。&rdo;
&ldo;聰明,&rdo;沈嫻拍了拍手:&ldo;我覺得也是。&rdo;
劉協非要裝作遇刺身亡的目的有三個,一,噁心沈嫻,二,保住大漢江山,三,保住他和董貴人的孩子。
這三個目的中,前兩個是劉協和楊彪共同的想法,後一個是劉協的一廂情願,不過楊司空肯定會幫他完成的,因為他不會看著沈嫻的血脈繼任皇帝,對楊彪來說,那和改朝換代沒什麼兩樣。
大臣們可以忍受一位漢家的公主登基稱帝,卻不能忍受公主的孩子繼續坐皇位。畢竟再怎麼說,公主也是自己人,可公主的孩子,卻是別人家的。
&ldo;他想保住董貴人的孩子,我卻偏要扶他上位,&rdo;沈嫻微微一笑,語氣卻很冰冷:&ldo;這亡國的鍋,其實我也不想背呢。&rdo;
伏壽以皇后的名義下了懿旨,昭告天下說劉協遇刺身亡,刺客已經被劉太尉所擒獲,審問的結果是刺客與先帝有私人恩怨,但先帝死的時候刺客還沒能力報仇,於是隻好根據父債子還的標準,把報仇物件改為劉協。
不管怎麼說,陛下現在駕崩了,可政事不能沒人管,他沒有皇子,也沒有公主,但他有個親姐,就是傳說中的劉太尉,這點陛下已經寫進了遺詔裡,楊司空等老臣可以作證,不服去找他們辯。現在就先讓劉太尉暫代皇位,處理朝政,其他的等日後有合適的時機再議論。
這故事說出去壓根沒人信,但皇后金口玉言,大家再不服也只能暗地裡議論,況且有了楊彪提前打招呼,大家心中門清,一時間長安城裡竟然無人將劉協駕崩鍋扣在沈嫻身上,讓沈嫻驚奇了好一陣子。
長安城沒人扣鍋,不代表其他地方沒有,訊息傳到兗州,袁紹和曹操等人都震驚了。袁紹當即就寫了封信傳告天下,表示不承認沈嫻的身份,一定是她自己瞎編的。袁紹在信中還將沈嫻打為弒君的jian佞,將朝中大臣一股腦地汙衊為她的同黨,高舉為劉協報仇的旗號,退出與曹操和周瑜的戰爭,班師回朝去攘除jian兇了。
周瑜和曹操當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