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敗給現實的知青想翻身5(第1/2 頁)
東進大隊,這是S省下面一個鄉再裡面的一個村。 這個村靠近山,氣候和滬市差不多,他們這批知青裡面除了蘇連芳,另外3個都挺習慣。 除了他們四個人,村裡辦的知青點已經住了上一批的四個人,看樣子,以後還會陸陸續續的下來知青。 上一批人是68年的年底到了,顧元熙表示真的不理解,這麼狂熱的嗎?連在家過個年都等不及? 腹誹歸腹誹,這才大半年的時間,上一批的知識青年們已經被現實摧殘的幾乎和村裡人差不多了,唯一明顯不同的是他們的口音不一樣。 華國曆史上從1935年開始普及“國語”,到1955年正式更名為“普通話”。1956年才開始大面積的推廣,正常他們這個年齡段上過學的知青多多少少已經可以用普通話溝通了,除了個別說的流利的,其他人的普通話還是夾帶著一些鄉音,尤其是張紅星,理論上他的普通話說的挺好,就是總時不時冒出幾句他們家那的俚語發音,他還覺得挺光榮:我這可是正宗的南普,說了我自己聽著就覺得親切。 並戲稱顧元熙的普通話是:滬普。 陳美霞的普通話是:川普。 他見著陳美霞個頭小小的樣子,沒事就去幫幫忙,男知青一個屋子住,有時候開玩笑問他是不是對陳美霞特殊照顧,他都笑眯眯說:那必須特殊照顧啊,個子那麼點大,跟我家妹子同年還比她矮那麼多。 他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劃了大約10公分的距離,搖搖頭:小陳同志那瘦小的樣子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吧,也不費事。 再問他怎麼不去幫同一批的蘇連芳,他就直接搖搖頭:女同志還是保持距離的好,她的眼神有點黑(嚇)人。。 這個村子靠S省的北邊,不旱不澇,莊稼的收成比較好,村後面有片山,還有條河,靠著這兩樣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活了不少人,不過經過那幾年,山上河裡能吃的已經不多了。 早幾年開始大鍊鋼鐵,家家動員把鐵鍋都捐了,現在農具都是村部統一發放,幹完活再送回去。 村裡還組織了一個食堂,跟著開展大鍋飯,不過那分量。。只能說餓不死。 上一批知青也是4個人,三男一女,其中那個女孩前段時間不知道家裡走了什麼關係偷摸開了證明弄回去了,女知青的屋子一直到顧元熙他們這批來才有人住。 三個男知青是24歲的林忠,G省人,普通話口音很重,長得黢黑身材也矮,但是幹活還不錯,成天默不作聲,下了工就和徐光輝一起忙乎他們在屋子後面開的一小塊菜地。 徐光輝,23歲,Y省人,也不怎麼說話,但是性格彪悍,聽說來得這大半年已經跟村裡人為了工分的事直接幹了一架。 林忠,23歲,H省人,長的高大,性格也像H省人一樣,熱心,好個打抱不平,有時候還能和村裡的大姑大姨聊在一起,時不時混點野果什麼的小零嘴回來,可別看不上那些東西,在這個時代,能有點小零嘴分給你真的是得關係很好的了。 大家都很窮,那衣服褲子是補丁加補丁,不過沒人覺得丟人,這是勤勞樸實的證明。 以上都是一天之內張紅星那哥們打聽來的訊息,這小子,見人就帶三分笑,嘴能說,又熱情,沒一會就和一個屋子的老知青稱兄道弟了。 村裡給知青住的是之前村裡一個富戶的房子,在村西邊,位置在中間靠後點,61年的時候拖家帶口的開了證明說去城裡投奔親戚,塞了好處給村長拜託照看下房子,結果一去就沒了蹤影,都多少年了一個口信都沒有託人帶回來過,挺大的院子就一直空著。 村裡人多少人家都關注這個院子,想分一杯羹住進去,都被村長打發了,只不過一年一年的過去,房子沒人住也不是個事,雖然他讓老婆隔一段時間就過去照看下,房子也敗落下來了。 轉眼到了68年,越來越多孩子生了沒地方住的村民開始明面上惦記這個院子了,村長都想鬆口的時候,下來知青的指標,正好把知青安排住著。 第一,地方夠大,男女能分開。 第二,知青雖然人過來的時候戶口也落過來了,但是家裡有關係的也不是不能隨時走,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