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第1/2 頁)
太平軍與清軍激戰的場面
石達開打敗了曾國藩這支在當時看來是生氣勃勃的軍隊,就又打敗了清軍的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軍事上威震全國,大有奪取全國之勢。可就在此時,太平軍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分裂,為爭權奪利相互殘殺,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著名將領先後被殺,兩萬多精銳死於內亂,石達開又帶十萬精兵出走。太平天國從軍事上的全盛時期走向了下坡路。
此時,曾國藩趁機再奪武漢,並在與李秀成激戰後奪得了安慶。清文宗鹹豐十一年(公元1860年)八月,曾國藩受命為兩江總督,督辦江南軍務,有了更大的指揮權,派三路軍馬進攻:李鴻章自己率淮軍保上海進攻蘇南,曾國荃率主力進攻天京,左宗棠進攻浙江。由於太平軍士氣低落,戰鬥力大大下降,所以連吃敗仗。再加上英國&ldo;常勝軍&rdo;的支援,無錫、常州、蘇州等地接連失陷。清穆宗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六月三日,洪秀全在絕望中死去。
曾國藩的湘軍入天京後,見人即殺,見屋即燒,以至&ldo;秦淮河屍首如麻&rdo;。湘軍見物即搶,&ldo;子女玉帛掃數悉入湘軍&rdo;。
太平天國大花錢
《天朝田畝制度》真正實現了&ldo;耕者有其田&rdo;、&ldo;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rdo;的&ldo;大同理想&rdo;。然而,這&ldo;大同理想&rdo;又何曾能維持得長久?
曾國藩完成了他率湘軍攻滅太平天國起義軍的&ldo;元兇&rdo;使命,由於他善於玩弄權術,又一步步地登上了&ldo;聖相&rdo;的位置。曾國藩在攻打太平軍十二年的歷程中自然並非一帆風順,他數次戰敗,兩次投水自殺,還有一次因害怕李秀成的大軍襲來而數日懸刀在手,準備一旦兵敗,即行自殺。他雖然忠心耿耿,還是屢遭疑忌。
在第一次攻陷武漢之後,捷報傳到北京,鹹豐帝大為高興,讚揚了曾國藩幾句,但鹹豐身邊的近臣卻說:&ldo;如此一白麵書生,竟能一呼百應,攻克武漢,並不一定是國家之福。&rdo;鹹豐聽了,默然不語。
曾國藩也知會遭人疑忌,便借回家守父喪之機,帶著兩個弟弟(也是湘軍重要將領)回家,辭去一切軍事職務。過了近一年,太平軍進攻盛產稻米和布帛的浙江,清廷恐慌,又請他出山,並授他兵部尚書銜頭,有了軍政實權。不久,慈禧太后專權,認為滿人無能,就重用漢人,為曾國藩掌握大權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歷史契機。
清文宗鹹豐十二年(公元1862年),曾國藩被授以兩江總督節制四省軍政的權力,巡撫提鎮以下均須聽命,不久又賜以太子太保頭銜,兼協辦大學士。自此以後,曾國藩在清廷中有了舉足輕重的位置。
曾國藩激流勇退的方式進一步獲得了清廷的信任,取得了大權,在進攻太平軍勝利以後,他仍然小心翼翼。由於曾國藩的湘軍搶劫吞沒了很多太平軍的財物,使得&ldo;金銀如海、百貨充盈&rdo;的天京人財一空,朝野官員議論紛紛,左宗棠等人還上書彈劾。曾國藩既不想退出財物,也不能退出財物,在進京之後,忙做了四件事:一、因怕權大壓主而退出了一部分權力;二、因怕湘軍太多引起疑忌而裁減了四萬湘軍;三、因怕清廷懷疑南京的防務而建造旗兵營房,請旗兵駐防南京,並發全餉;四、蓋貢院,提拔江南士人。
這四策一出,朝廷上下果然交口稱譽,再加上他有大功,清廷也不好再追究什麼,反而顯示出了他恭謹的態度,更加取得了清廷的信任,清廷又加恩賞以太子太保銜,賞雙眼花翎,賜為一等侯爵,子孫相襲,代代不絕。至此,曾國藩榮寵一時。
太平天國玉璽
洪秀全用中國傳統的&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