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4/5 頁)
學一聽,義憤填膺哪,明擺著對方不講理,還要打官司,天理何在?看來小離對走法律程式有牴觸。也難怪,一說見官,中國人大都不習慣,其實,解決民事糾紛,假如當事人雙方各自覺得有理,並且經過相關行政機構的調解後仍然無法和解的話,最好的方法就是走民事法庭,除此之外,其它方式都會使矛盾加劇,從而導致問題激化。
對於民事糾紛,各個管理機構有時無法做出對錯判斷,因為管理機構行使的是管理職權,面對民事糾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時行政管理機構的職權範圍和辯別能力不足以他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民事糾紛入秉法院,是解決民事糾紛最有的效途徑。
在美國,人們發生糾紛都習慣透過法律程式解決,看美國電影或者電視劇,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臺詞:“好,咱們法庭見!”
美國人因為形形色色的民事糾紛上法庭打官司司空見慣,財務糾紛打官司,鄰里矛盾打官司;兄弟反目打官司,離婚贍養打官司;這麼說吧,只要是矛盾的;自己解決不了的事,又不屬於刑事犯罪的,一律上民事法庭,這大概也是美國律師吃香的原因之一。
美國民眾喜訟;跟美國美國較健全的法律體系有關;也與美國提倡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有關,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成為人們追求公正的合理途徑。美國人喜訟,也愛看訟,大到全國家喻戶曉的重案,小到地方民事糾紛案;每個庭審都不缺聽眾。美國多家公共電視臺都在下午安排有民事法庭節目,多少年來一直保持固定收視率,象著名的<;JudgeJudy>;(朱迪法官)節目,就是一個深受觀眾歡迎的法律現場秀。
在這檔電視節目裡,你可以看到各種型別的民事糾紛,間接地充分感受一下“嗑瓜子嗑出臭蟲來”和“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的人間百態。
我從剛到美國那時就陸續收看這個節目,看這個節目,對我認識美國的民事法,熟悉美國人的觀念和生活習慣,更好地瞭解美國社會幫助不小。
於是,我知道了上法庭對美國民眾意味著什麼,我也瞭解到普通美國人會為什麼事情上法庭,而美國法律對各種各樣的民事糾紛將做出什麼樣的判決,這一瞭解可不得了,原來,美國法律和我們的中國習慣之間確實存在差別。
比如,有一次我看到朱迪法官審一個案子,案子原告是一男子,告他原來的女朋友,要她歸還為她支付的3000學費,這女朋友不服,說這錢是你送我的禮物,除此之外,這男的還送過她價值萬元的珠寶首飾,在女的看來,既然是送的都是禮物,包括支付的學費。
這個案件如何判?按照我們中國人的想法,是啊,東西和錢是人家女的跟你戀愛的時候,你送人家的啊!一些很中國的人也許還會說“人家女的跟了你幾年,你要給人家青春補償費啊,禮物學費你給都給了,還要什麼要啊,給了就是人家的。”
這是中國人的概念,可法官如何判決的呢?法官首先把錢和物分兩部份,珠寶首飾是物,屬於禮物,儘管價值連城,還是禮物,假如你當初送了她房子車子,比那3000多得多,但仍然是禮物,禮物是不能歸還的,當屬於女方。不過,那3000學費,女方一定要歸還男方,因為3000是錢,並且,當事人雙方並沒有證據表明男方要把錢送給女方,只有男方為女方支付學費的收據憑證,因此,法庭只能認為這是女方借用男方的錢,因此,判決女方歸還男方3000。
朱迪法官分析得很清楚,當事人雙方也許心裡不服,但是也只得按照法庭判決執行。
民事糾紛入秉法院,當事人雙方對錯與否,都屬於人民內部矛盾,法官的任務是透過法律做出公平判斷,而不是對當事人雙方做有罪斷定,雖然法官對事情本身有界定,她會批評有錯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